ICS 13.020 B 09 宝 DB6103 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6103/T 05—2019 农村人居环境 示范样板村要求 Rural Human Inhabitation Environment Requirements of Model village 2019 - 09 - 29 发布 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0 - 10 实施 发 布 DB6103/T 05—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鸡市农业农村局、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积勤、张继太、杨建辉、姜烛、李馨、张玲。 本标准由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电话:0917-3811752 地址:宝鸡市高新区钛谷路9号 邮编:721000 I DB6103/T 05—2019 农村人居环境 示范样板村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示范样板村(以下简称“村庄”)的村庄规划、防灾与减灾、村容村貌、垃圾治理、 污水治理、厕所与粪污治理、生活设施、公共服务、文化与基层组织建设、管护机制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示范样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及监督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DB61/T 1268 农村人居环境 污水治理管理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示范样板村 Model village 规划科学,基础设施齐备,公共服务健全,社会治安良好,村容村貌实现“五化”(路面硬化,村 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厕所改造率高,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效果显著的村庄。 4 村庄规划 有村庄规划,并明确农房建设、风貌等管控要求。 5 防灾与减灾 5.1 5.2 5.3 5.4 6 村庄无危房、危桥、危险路段。 有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避难场地面积不小于 1 ㎡。 根据本地可能发生的灾害,制定避灾疏散的防灾措施,并对各类次生灾害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应考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灾后流行性传染病和疫情,建立临时隔离、救治设施。 村容村貌 1 DB6103/T 05—2019 6.1 村庄面貌 6.1.1 环境卫生 6.1.1.1 房前屋后、庭院内外干净整洁、无垃圾。 6.1.1.2 道路路面及两侧无积存垃圾、杂草杂物等。 6.1.1.3 指示牌、标志无破损,墙面以及栏杆、果皮箱、电线杆、路灯杆等公共设施无乱涂乱画和小 广告。 6.1.1.4 绿化地无烟头、果皮纸屑等废弃杂物。 6.1.1.5 村内无发黑发臭水体,河、湖、沟塘等无堆放和漂浮垃圾;河塘沟渠无淤泥堆积、无杂草、 垃圾堵塞,水系畅通。 6.1.1.6 村庄内外无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 6.1.1.7 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不得出现养殖粪污。 6.1.2 公共空间 6.1.2.1 村庄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无残垣断壁、无破败建筑构筑物及违章搭建;无乱堆乱放,柴草堆、 建筑材料等应堆放有序、码放整齐。 6.1.2.2 农用机械和生产工具存放不得影响交通和人员通行。 6.1.2.3 村庄应设置文化墙、公告栏等,及时清除影响村庄风貌、与环境不协调的墙体广告、违规牌 匾、废旧广告牌等。 6.1.2.4 店面招牌、广告、宣传栏等应大小适宜。 6.1.2.5 应配备必要的与村落整体风貌相协调的标识标牌。 6.1.2.6 合理设置变电设施,及时更换废旧电线杆,梳理电力电信线路。 6.1.2.7 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外机等设施的安装应与村容村貌整体协调。 6.1.3 畜禽养殖粪污处理 6.1.3.1 6.1.3.2 6.1.3.3 6.1.3.4 运行。 6.2 应坚持“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资源化”原则。 畜禽养殖粪污应及时清理,做到村庄庭院无臭味。 畜禽养殖粪污应无害化处理。 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关闭或搬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内粪污处理设施应正常 村庄道路 6.2.1 6.2.2 6.2.3 a) b) c) 村庄主干路全部硬化,道路安全标志标识齐全。 无断头路,村内路网完善;拓宽局部狭窄路段,平交路口无安全隐患。 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等级和宽度,要求如下: 进村道路、村内主干道路宽度不小于 4 米,现有道路不满足会车要求的,应设置错车道; 旅游型村庄道路宽度应满足旅游车辆的通行; 采用自然散排雨水的,村庄外部道路路缘标高宜高于相邻两侧农田菜地,村庄内部道路路缘标 高不宜高于相邻两侧农房门口路面标高; d) 采用集中排雨水的,村庄内部道路应设置有盖板的边沟或集水井等排水设施。 6.2.4 路面材质宜选用地方天然材料,体现村庄风貌,要求如下: a) 主要道路:沥青、水泥、块石、混凝土砖等; b) 次要道路:石材类、预制混凝土方砖类、无机结合料等; 2 DB6103/T 05—2019 c) 宅间路、户户通:天然材料,如卵石、石板等。 6.3 6.3.1 6.3.2 6.3.3 6.3.4 6.4 6.4.1 村庄亮化 村内主干道、公共场所应安装路灯。 路灯间距不大于 50 米。 路灯架设可选择单独架设、随杆架设等。 路灯宜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灯。 绿化美化 绿化 6.4.1.1 a) b) c) 6.4.1.2 a) 保护村庄自然生态应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包含但不限于: 应保护乡村原生林草植被、自然景观、小微湿地等自然生境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应重点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名人古迹等历史遗迹原貌; 应挂牌保护古树名木、珍贵树种。 村庄绿化。应达到以下要求: 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对街道、巷道、学校等村庄公共用地,应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统一规 划,做到树端行直,整齐划一; b) 可开展环村林、护路林、护河林、风景林、游憩林、康养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 固沙林、农田(牧场)林网等绿化,构建布局合理、人文丰富、景观多样的乡村绿道,同时兼 顾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建设; c)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 35%以上,宜花卉种植区做到全覆盖。 6.4.1.3 街道绿化。对街道进行绿化,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街道绿化率达到 90%以上。 6.4.1.4 庭院绿化。以农户庭院为单位,结合农户意愿,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方特色,有条件的 农户可以发展乔、灌、草、花、藤多层次绿化。 6.4.1.5 路渠绿化。对乡村道路、渠道、河流两岸进行绿化。树种选用根系深、主干高、冠幅窄的用 材树种,搭配常绿、灌木等树种,做到乔灌结合、针阔结合。 6.4.1.6 隙地绿化。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拆违地等,开展隙地绿化,建设有供村民休闲娱 乐的小微绿化公园、公共绿地,绿化率达到 90%。 6.4.1.7 一村一片林建设。利用村庄周围闲置土地、废弃土地和沟坎坡地,营造成片的用材林、经济 林或风景林。用材林主要以油松、华山松、杨树等速生树种为主,经济林以核桃、花椒等优质乡土树种 为主。 6.4.2 美化 6.4.2.1 结合村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人文特点和乡土文化,按 GB 50445 的要求规划建设村庄景观 环境工程。 6.4.2.2 在村口、水边、河道、树下、庭院等位置在传统节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美化。 6.4.2.3 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应进行美化。 6.4.2.4 应对院落、路边、菜园、绿地与活动场地围合等进行美化。 6.5 建筑风貌 宜采用传统建材和工艺,建筑形式、风格、体量、色彩宜统一协调,体现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可 选择关中民俗风格、西府风格、徽派风格等。 3 DB6103/T 05—2019 7 垃圾治理 7.1 根据村庄分布、转运距离、经济条件等因素,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等农村 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模式。 7.2 农户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 7.3 村庄应至少设置 1~3 个垃圾集中收集点,收集点位置应固定。 7.4 村庄应配备足够的收集、转运车辆,可配置压缩式密闭运输车,根据季节和实际垃圾量安排垃圾 清运,夏天一周不少于 5 次,冬天一周不少于 3 次。 7.5 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处理,禁止直接焚烧和露天堆放。 7.6 无工业固体废物“上山下乡”、“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现象。 8 污水治理 8.1.1 8.1.2 8.1.3 8.1.4 9 村庄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应一体部署、协同落实。 农村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泼洒,不得直接排入街道、沟渠坑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适用模式、适用技术、处理工艺参照 DB61/T 1268。 厕所与粪污治理 9.1 户厕、学校厕所、公共厕所改造后,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卫生厕所占比逐年提升,农村户用厕所无 害化改造达到 90%以上,厕所粪污全部实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9.2 厕所类型选择要求如下: a) 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有条件区域,推广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厕所; b) 在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等厕所,并为后续污水处理留出 空间; c) 在农户居住分散的偏远山区等地区,做到贮粪池不渗不漏、粪便不暴露,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其 他类型卫生厕所。 9.3 农村学校厕所应达到卫生厕所水平,满足 GB 19379 的要求。 9.4 旅游型村庄宜建设旅游公厕。 9.5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卫生厕所应达到无害化要求。 9.6 新建住房应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厕所宜进院入室。 9.7 户厕设计、施工过程应充分考虑节水、冬季防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问题。 9.8 厕所卫生应符合下列要求: ——合理配置垃圾篓,垃圾、粪污不溢出; ——厕屋内清洁卫生,地面无污水、无垃圾; ——便器应无粪迹、杂物,厕所内无臭味、无蝇蛆。 9.9 粪污治理采取“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推行厕所粪污分散处理、 集中处理或接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粪污处理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村里根据实际需要配套户用抽液设 备、粪污收集运输车和粪污集中处理设施。 9.10 粪污资源化利用可采用以农牧循环、粪污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的粪污肥料化利用模式,无 动力污水处理、沼气发酵、堆肥、沤肥和有机肥生产等处理方式。 4 DB6103/T 05—2019 10 生活设施 10.1 供水及饮水 10.1
DB6103-T 05-2019 农村人居环境 示范样板村要求 宝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10:23: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