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CS C 50 DB4403 深 圳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03/T 244—2022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grading and triage of emergency patients 2022-07-20 发布 2022-08-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03/T 244—2022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1 5 一般要求 ........................................................................... 1 6 急诊患者评估及分级 ................................................................. 2 7 急诊患者分诊处置 ................................................................... 3 8 服务保障 ........................................................................... 4 附录 A(规范性)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标准 ................................................. 7 参考文献 .............................................................................. 9 I DB4403/T 244—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深圳市 龙华区人民医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聂国辉、熊建义、谢小华、谭薇、曾碧静、蔡文智、张文武、熊海燕、陈晖、 刘薇、汤东三、李林、彭刚刚、吴恋、李睿。 II DB4403/T 244—2022 引 言 为保障急诊患者及时有效救治、确保急诊患者就诊安全,进一步提高急诊分级分诊的正确率,促进 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强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深卫计发〔2018〕55号)的要求,制定《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的制 定为急诊患者分级诊疗提供客观、有效、准确的评定标准,实现急诊患者危重程度的准确识别与合理分 流救治,提高急诊人力和空间利用率,为急诊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III DB4403/T 244—2022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急诊患者分级分诊一般要求、急诊患者评估及分级、急诊患者分诊处置和服务 保障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深圳市辖区内市、区级综合医院的急诊患者分级分诊工作的开展,专科医院可参 考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GAR:活动(A,Activity)、脉搏(P,Pulse)、表情(G,Grimace)、外观(A,Appearance)、 呼吸(R,Respiration)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CG: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 M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 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 5 一般要求 5.1 分级类型 依据急诊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Ⅰ级为急危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病情正在或即将发生恶化,随时危及生命,需要立即 进行积极干预; ——Ⅱ级为急重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病情容易迅速恶化,应快速急诊处理; ——Ⅲ级为急症患者:病情有潜在加重的危险,需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Ⅳ级分为: 1 DB4403/T 244—2022 亚急症患者:急性发病,但病情及生命体征平稳; 非急症患者:具有慢性或非常轻微的症状,生命体征稳定。 5.2 分级分诊流程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流程 6 急诊患者评估及分级 6.1 初级评估 6.1.1 对急诊患者应先进行初级评估,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或项目: ——气道; ——颈椎; ——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 ——神志状况; ——暴露患者快速全面评估:包括针对性评估和重点评估。 2 DB4403/T 244—2022 6.1.2 对于存在 6.1.1 列项中任意一项不稳定的急诊患者,应立即将其送抢救室实施救治。 6.2 次级评估 6.2.1 对急诊患者完成初级评估后,还应进一步对急诊患者进行次级评估。 6.2.2 次级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或项目: ——问诊急诊患者; ——再次评估急诊患者生命体征指标; ——动态观察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并观察其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皮肤及末梢循环等。 6.2.3 次级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于存在 6.1.1 列项中任意一项不稳定的急诊患者,经抢救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由抢救室负 责完成次级评估; ——初级评估情况稳定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在候诊区完成次级评估。 6.3 急诊患者分级 6.3.1 根据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获取急诊患者的各项指标,急诊患者存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的,判定 其分级类型: ——生命体征指标(含体温,脉搏或心率,呼吸,血压)达到表 A.1 客观评估指标的值; ——达到表 A.1 中任意一项人工评定指标。 6.3.2 不同级别的急诊患者,应用以下不同颜色进行标记: ——Ⅰ、Ⅱ级急诊患者:红色; ——Ⅲ级急诊患者:黄色; ——Ⅳ级急诊患者:绿色。 6.3.3 根据急诊患者的级别,应将急诊患者划分不同区域进行候诊(救治): ——Ⅰ级和Ⅱ级急诊患者在同一救治区域; ——Ⅲ级、Ⅳ级急诊患者不同区域候诊(救治)。 6.3.4 不同候诊(救治)区域的标记颜色应与急诊患者的分级标记颜色一致。 7 急诊患者分诊处置 7.1 I 级急诊患者 应立即将 I 级急诊患者送入红区进行紧急救治。 7.2 Ⅱ级急诊患者 应立即对Ⅱ级急诊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在 10 min 内送入红区进行救治。 7.3 Ⅲ级急诊患者 7.3.1 Ⅲ级急诊患者应在黄区候诊,候诊时间不宜超过 30 min。候诊时间超过 30 min 后,应再次进 行评估及分级。 7.3.2 候诊期间,应随时观察急诊患者病情,在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为急诊患者提供救治。 7.4 Ⅳ级急诊患者 3 DB4403/T 244—2022 7.4.1 Ⅳ级急诊患者应在绿区候诊,按来诊顺序就诊。 7.4.2 亚急症患者候诊时间宜在 1 h 内。候诊时间超过 1 h 后,应再次进行评估及分级。 7.4.3 非急症患者候诊时间一般为 2 h~4 h。候诊时间超过 4 h 后,宜再次进行评估及分级。 7.4.4 急诊患者病情发生急剧变化时,应及时为急诊患者提供救治。 7.4.5 特殊人群(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救治将存在危及生命安全危险的人群,如 B 超提示宫外孕 的孕妇、有高热惊厥病史且体温超过 38 ℃的儿童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提前就诊。 8 服务保障 8.1 急诊科功能区配置要求 8.1.1 分诊台 分诊台应至少配置以下设施设备或物品: a) 医用测温设备; b) 血压计(配套听诊器); c) 血氧仪; d) 心电图机; e) 转运床; f) 轮椅; g) 血糖仪; h) 简单的止血包扎用物; i) 诊床及屏风; j) 防护服; k) 面屏; l) 鞋套; m) 手电筒; n) 快速手消毒液。 8.1.2 红区(抢救室) 抢救室应至少配置以下设施设备或物品: a) 监护仪; b) 心电图机; c) 除颤仪; d) 呼吸机; e) 气管插管设备; f) 吸氧装置; g) 吸引装置; h) 止血包扎用具; i) 微量泵; j) 抢救车; k) 抢救药品; 4 DB4403/T 244—2022 l) m) n) o) p) q) r) s) 简易呼吸器; 洗胃机; 颈托; 防护服; 面屏; 鞋套; 手电筒; 快速手消毒液。 8.1.3 黄区 8.1.3.1 候诊区 8.1.3.1.1 候诊区应配有常见疾病急救宣传手册,有条件的医院宜配置多媒体播放设备宣传急救常识。 8.1.3.1.2 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候诊区设置叫号系统。 8.1.3.2 急诊诊室 急诊诊室应为单人诊室,并应至少配置负压吸引器、吸氧装置、喉镜。 8.1.4 绿区 8.1.4.1 候诊区 候诊区应按8.1.3.1的要求配置。 8.1.4.2 急诊诊室 8.1.4.2.1 急诊诊室应为单人诊室,宜设置伤口处置室、儿科急诊、妇产科急诊、眼科急诊等专科急 诊诊室,并配置相应的专科器械。 8.1.4.2.2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独立适合患儿就诊的诊室。 8.1.4.2.
DB4403-T 244-2022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 深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09:58: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