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
CCSB04GDFL
团 体 标 准
T/GDFL004-2022
固碳减排的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nricestrawreturningforincreasingcarbon
sequestrationandmitigatinggreenhousegasemission
2022-11-16发布 2023-01-01实施
广东省肥料协会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FL004-2022
I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流程.............................................................................1
5关键技术.............................................................................2
6配套技术.............................................................................2
7机具选择.............................................................................2
8注意事项.............................................................................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FL004-2022
I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肥料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
中心(广东省农业农村投资项目中心)、汕头市澄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
农业区划研究所、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雷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翠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双水双绿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巧义、饶国良、黄建凤、刘一锋、曾招兵、徐培智、陈奕聪、于俊红、唐拴
虎、张木、黄旭、易琼、逄玉万、国彬、戴文举、林碧珊、陈锐明、李玉义、古幸福、李冬娴、刘华伟、
林齐沛、陆少群。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FL004-2022
1固碳减排的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固碳减排的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流程、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等。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秸秆固碳减排还田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668旋耕机
GB/T14225铧式犁
GB16151.1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1部分:拖拉机
GB16151.12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12部分:谷物联合收割机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GB/T24675.6保护性耕作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
JB/T7871.1通用型、窜垡型水田铧式犁第1部分:犁体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498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
NY/T499旋耕机作业质量
NY/T500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
NY/T742铧式犁作业质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田土壤固碳
采用适宜的秸秆还田措施和耕作措施,提高稻田土壤固碳能力,以及提升稻田土壤的有机碳和无机
碳含量。
3.2
温室气体减排
采用适宜的秸秆还田措施和耕作措施,降低秸秆还田过程中稻田土壤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3.3
秸秆深翻还田
采用铧式翻转犁将粉碎的水稻秸秆和稻茬深翻入土。
3.4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FL004-2022
-2立垡/回垡/翻垡
土垡在翻转后其含秸秆和稻茬的土面与沟底平面夹角大于100°的垡片为翻垡,90°~100°的垡片
为立垡,小于90°或倒回犁沟底的垡片为回垡。
4技术流程
水稻收获时秸秆切碎、均匀抛撒→犁铧机将秸秆深埋入土→撒施石灰→旋耕机整地→灌水泡
田(早稻(早稻5d~7d,晚稻7d~10d)→种植下一茬作物。
5关键技术
5.1秸秆粉碎抛撒
采用加装了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实现秸秆粉碎和均匀抛撒,留茬高度≤
15cm,稻秆切碎长度≤8cm,切碎长度合格率≥95%,抛撒不均匀度≤20%。作业质量检测方法和检验
规则按NY/T500规定执行。
5.2秸秆深埋入土
采用拖拉机牵引液压式调幅翻转铧式犁进行深翻作业,将秸秆翻压至20cm土层,并将泥土覆盖在
秸秆之上,犁翻深度≥20cm,秸秆翻压率≥95%,秸秆翻埋深度≥18cm,碎土率≥60%,立垡率或回垡
率<5%,翻耕后地表平整度≤6cm。作业质量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按NY/T742规定执行。
5.3施用石灰
水稻秸秆还田后,每亩撒施石灰25kg~35kg,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固碳效率。
6配套技术
6.1水分管理
水稻秸秆翻压后,3d内灌水泡田使水层高度保持在2cm~3cm,泡田(早稻5d~7d,晚稻7d~
10d)。下一季作物生长期间采用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措施,降低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土壤固碳
减排。
6.2旋耕整地
秸秆翻压还田后,采用旋耕机进行整地作业,使土地平整并将稻草翻压在土层之下。
7机具选择
7.1收获机具
水稻收获选择加装了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符合GB16151.12规定。
7.2秸秆翻压深埋机具
秸秆翻压还田作业选择铧式犁,铧式犁符合GB/T14225规定。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FL004-2022
37.3土地平整机具
土地平整作业选择旋耕机,旋耕机符合GB16151.1和GB/T5668规定。
8注意事项
8.1犁翻深度
初期秸秆翻压还田犁耕深度不宜过大。为避免将过多的底层土翻到地表,前3次犁耕翻埋深度小于
20cm为宜,往后逐年增加翻埋深度。
8.2犁翻作业时田间水分控制
秸秆深翻还田作业时注意控制田间土壤水分,土壤以湿润为宜。
8.3秸秆翻埋还田后及时整地耙平
早稻秸秆翻埋还田后,及时进行旋耕整地作业,避免土壤立垡敞开排碳;晚稻秸秆翻埋还田后,及
时耙平,避免土壤立垡敞口过冬。
8.4翻埋还田
水稻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翻埋还田作业,降低秸秆呼吸作用,促进秸秆快速还田腐熟。
8.5适量配施氮肥
按照秸秆还田量适量配施氮肥;也可根据下一茬作物生长需求,在总施氮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度增
加前期氮肥用量。
8.6适宜范围
除病虫害严重的水稻田,均适宜秸秆翻压还田。
8.7杂草管理
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后,应关注下茬作物的杂草控制。
8.8撒施石灰
撒施石灰时,操作人员应做好防护。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GDFL 004—2022 固碳减排的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2 11:53: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