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220.10
C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1976.7—2012
建
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7部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Escapeapparatusforbuildingfire—
Part7:Filteringrespiratoryprotectivedevicesforself-rescuefromfire
2012-11-05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部分的5.1~5.8、第7章、8.1.1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GB21976《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配备指南;
———第2部分:逃生缓降器;
———第3部分:逃生梯;
———第4部分:逃生滑道;
———第5部分:应急逃生器;
———第6部分:逃生绳;
———第7部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第8部分: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
本部分为GB21976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参考了EN403:2004《自救用呼吸保护器 火灾用带面罩的过滤装置 要求、试验和标志》
(英文版)。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器具配件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凌新亮、戴国定、杨小时、汪礼苗、曾悦雷、杨晓华。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ⅠGB21976.7—2012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7部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1 范围
GB21976的本部分规定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的型式、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发生火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7%的场所中,供人员逃生时佩戴的一次性使用
的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626—2006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2890—2009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14866—2006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filteringrespiratoryprotectivedevicesforself-rescuefromfire
一种通过过滤装置吸附、吸收、催化及直接过滤等作用去除一氧化碳、烟雾等有害气体,供人员在发
生火灾时逃生用的呼吸器。
3.2
半面罩 halfmask
与面部密合,能遮盖口和鼻,或覆盖口、鼻和下颌的面罩。
3.3
透过浓度 penetratingconcentration
介质气体通过过滤装置后测出的浓度。
3.4
防护时间 protectivetime
在规定测试条件下,介质气体自开始通入过滤装置至透过的介质气体浓度达到限定值时的时间。
3.5
吸气温度 inhalationtemperature
在规定测试条件下,距离试样的过滤装置40mm处测得的吸气气流的温度。
3.6
吸气阻力 inhalationresistance
在规定测试条件下,试验装置的吸气口与环境大气之间的吸气瞬时压力差。
1GB21976.7—2012
3.7
呼气阻力 exhalationresistance
在规定测试条件下,试验装置的呼气口与环境大气之间的呼气瞬时压力差。
4 型式、型号
4.1 型式
按呼吸器的备用状态分为:存放型和携带型。存放型省略表示,携带型用D表示。
按呼吸器的额定防护时间分为:15min、20min、25min和30min。
4.2 型号
呼吸器型号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T
逃生避难器材 Z
自救呼吸器 L
过滤式 □
额定防护时间,min □
备用状态
示例:TZL15表示额定防护时间为15min的存放型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5 技术要求
5.1 结构
5.1.1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以下简称“呼吸器”)应由防护头罩、过滤装置和半面罩组成,或由防护
头罩和过滤装置组成。
5.1.2 呼吸器的基本设计尺寸应为成人使用。
5.1.3 呼吸器应在防护头罩的额部设置环绕头部一周的反光标志。只有采用具有反光特性材料制造
的防护头罩,才允许不设置反光标志。
5.1.4 过滤装置与防护头罩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5.1.5 呼吸器的密封一经打开,应无法恢复原样。
5.2 佩戴质量
呼吸器的佩戴质量不应大于1000g。
5.3 材料
5.3.1 金属材料表面质量
呼吸器的所有金属零部件应经过耐腐蚀处理,其表面应无龟裂、皱折、毛刺等缺陷。
2GB21976.7—2012
5.3.2 橡塑材料老化性能
呼吸器使用的橡塑材料在高、低温试验后,不应出现明显的变形、破损、粘附、龟裂、硬化以及其他异
常现象。
5.3.3 材料阻燃性能
呼吸器在阻燃试验后,所有可能接触到火焰的材料均不应出现持续燃烧、熔融等现象,不应对人体
产生附加的伤害。
5.3.4 包装材料强度
呼吸器应密封包装,包装材料应有足够的牢度,在进行抗跌落、抗穿孔、撕裂性能试验后,不应出现
损坏现象。
5.4 抗机械碰撞及环境变化性能
呼吸器对于规定的机械负荷、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应有裂纹、爆开、破碎
等导致失效的损坏,且应符合5.5~5.8的要求。
5.5 防护性能
5.5.1 一氧化碳防护性能
在额定防护时间内,任何单个5min过程中,一氧化碳透过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值不应大于
200mL/m3,吸气温度不应大于65℃,吸气阻力不应大于800Pa,呼气阻力不应大于300Pa。
5.5.2 滤烟性能
滤烟效率不应小于95%。
5.6 防护头罩
5.6.1 漏气系数
防护头罩眼区的漏气系数不应大于20%,呼吸区的漏气系数不应大于5%。若呼吸器中不设半面
罩,则防护头罩的漏气系数不应大于5%。
5.6.2 视野
防护头罩的总视野不应小于70%,双目视野不应小于55%,下方视野不应小于35°。
5.6.3 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按体积计算不应大于2%。
5.6.4 透光率
视窗的透光率不应小于85%。
5.7 高浓度一氧化碳时呼吸器的机械结构完整性
在高浓度一氧化碳条件下,呼吸器应保持其机械结构完整性,不对佩戴者形成危害。
3GB21976.7—2012
5.8 连接强度
过滤装置与防护头罩间的连接能承受的轴向拉力不应小于50N。
5.9 人员佩戴适用性
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应能快速打开呼吸器过滤装置的密封;佩戴应迅速、简便;系带应能快速拉
紧且脱缷方便;若设有半面罩,则半面罩与人员的脸部贴合应紧密、舒适。
人员佩戴呼吸器后,应对行动无明显影响;接触佩戴者皮肤的材料不应刺激皮肤,不应造成对健康
不利的影响;接触佩戴者的部件均应无锐边、毛刺等缺陷;视窗不应因上雾而影响视觉,且视觉不应模糊
不清。
6 试验方法
6.1 结构检查
用目测法和主观感受测定。
6.2 佩戴质量测定
用量程为0g~3000g、准确度为Ⅲ级的电子秤测定呼吸器的佩戴质量。
6.3 材料试验
6.3.1 金属材料表面质量
用目测法测定。
6.3.2 橡塑材料老化性能试验
橡塑材料经过下列试验后,用目测法测定:
a) 在70℃±3℃环境中放置72h;
b) 在-30℃±3℃环境中放置24h。
6.3.3 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按GB2626—2006中6.15.2、6.15.3的规定进行。
6.3.4 包装材料强度试验
6.3.4.1 抗跌落性能试验
将带包装的携带型呼吸器(存放型呼吸器不做此项试验)以不同方位角度从1.5m的高度坠落到
平整的混凝土地面6次。
6.3.4.2 包装材料抗穿孔、撕裂性能试验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安装臂和撞击针水平自由释放时的有效质量为100g。将单个包装的呼吸器
放在试验装置上,使撞击针释放后能击中呼吸器。调整撞击针针尖至包装表面距离为100mm,释放撞
击针,让撞击针保持和包装表面的接触;按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把呼吸器轻快地拉出。再重复上述过
程两次,使撞击针击中包装表面不同的部位。
4GB21976.7—2012
单位为毫米
1———钢质底板;
2———撞针安装臂;
3———撞针(45﹟钢);
4———试样。
图1 包装材料抗穿孔、撕裂试验装置原理图
6.4 抗机械碰撞及环境变化性能试验
6.4.1 抗机械碰撞性能试验
按GB2626—2006中6.2.2.2、6.2.2.3的规定进行,存放型呼吸器的试验时间为20min,携带型
呼吸器的试验时间为100min。
6.4.2 抗环境变化性能试验
单个密封包装的呼吸器应经过下列试验:
a) 在70℃±3℃环境中放置72h;
b) 在70℃±3℃、相对湿度为95%~100%环境中放置72h;
c) 在-30℃±3℃环境中放置24h。
6.5 防护性能试验
6.5.1 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
6.5.1.1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如表1所示。
5GB21976.7—2012
表1 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条件
项 目 数 值 项 目 数 值
试验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 0.25,1.0 呼出气体温度/℃ 37±1
试验气体流量/(L/min) >100 呼吸频率/(次/min) 20
试验气体温度/℃ 25±1 呼吸量/(L/min) 30±0.6
试验气体湿度
GB 21976.7-2012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7部分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2 14:32: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