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020.10
CCSZ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43475—2023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
Guidelinesforconstructionoflocalecologicalcivilization
2023-12-28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总体原则 1 …………………………………………………………………………………………………
5 空间布局 2 …………………………………………………………………………………………………
6 城乡融合发展 4 ……………………………………………………………………………………………
7 绿色产业发展 5 ……………………………………………………………………………………………
8 生态环境保护 13 ……………………………………………………………………………………………
9 绿色生活与生态文化 19 ……………………………………………………………………………………
附录A(规范性) 生态文明建设标准清单 21 ……………………………………………………………
参考文献 44 ……………………………………………………………………………………………………
ⅠGB/Z43475—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湖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浙江省标准化研
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
运科学研究院、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湖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湖北省生态
环境监测中心站、北京理工大学、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贵州省标准化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北
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
究中心、天津大学、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
限公司、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核工业金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
司、《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天津市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福田区环
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秉声、林翎、邹新强、申文金、魏一鸣、娄显杰、杨伟、应珊婷、叶凌、杨贵羽、
韩兆兴、李涛、廖洪波、邓玲、吴炜、贺小敏、张逦嘉、曾建华、郝皓、陈晨、马勇、蔡文博、周烨、尹宝泉、
黄进、李鹏程、白雪、高东峰、王秀腾、孙亮、张晓昕、路金波、刘胜强、田玉军、罗小林、舒蜀波、解如风、
刘星恒、朱云乐、侯姗、刘猛、杨燕梅、李翠、宋子健、赵磊、杜利锋、夏程波、裴福云、田冲、金旭东、曾现来、
张韧、邹黎、汪秋雨、孙彩英、吴佳芯、常亮、张晶、杜林峰、孙余好、钟华、张丽娟。
ⅢGB/Z43475—2023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布局、城乡融合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
活与生态文化的指导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以地市级或县(区)级行政区域单元为对象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自然地理或经
济社会属性划分的特定地域单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7119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2723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915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GB/T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T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3232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导则
GB/T32555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GB/T33761 绿色产品评价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体原则
4.1 整体推进,把握核心内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
1GB/Z43475—2023
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
4.2 优化布局,协同有序推进。围绕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
众满意程度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统筹空间布局、城乡发展融合、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
化培育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提炼建设方法、路径、机制,形成示范效应并持续改进提升。
4.3 因地制宜,标准规范引领。充分结合各区域自身特点和差异特性,着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标
准的推广实施与应用,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规范、引领、保障作用。
4.4 公众参与,加大宣传推广。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宣传,畅通参与渠道,培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
态文明建设的氛围,推广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格局。
5 空间布局
5.1 基本原则
协调人、地、产、城、乡关系,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明确主体功能区布局。统筹布
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依据相关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
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持续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坚持生态保护
空间、自然保护地等自然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促进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协
调的高质量空间格局。
5.2 基础评价
5.2.1 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以区域水资源评价结果和土
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禀赋特点,识别重要生态系统,明确生态功能极重要和极脆弱区
域,提出城镇发展、农业耕地、产业发展的承载规模和适宜空间。
5.2.2 从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结构效率等方面评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判断国土空间
开发利用需求,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评价可能面临的风险。
5.3 空间优化
5.3.1 总体格局
以规划评估、评价分析为基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保护类要素和城乡、产业、交通等发展类要素布
局,体现全域分区差异化,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
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5.3.2 主体功能分区
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确定的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及《省级国土空间规
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结合实际完善和细化区域内主体功能区,划分政策单元,确定协调引导要
求,明确管控要求,遵循陆海统筹保护优先原则,统筹确定一个主体功能定位。
5.3.3 生态空间
依据生态系统识别结果,维持自然地貌特征,改善陆海生态系统,维护流域河网水系的系统性、整体
2GB/Z43475—2023
GB-Z 43475-2023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2 13:12: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