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01 CCS B 04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313 —2022 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技术规范 (水稻类) Rules for intelligent collection of crop dis 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formation (for Rice) 2022 - 10 - 26 发布 2022 - 11 - 26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4313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振辉、方向群、罗定荣、韦刚、吴德银、胡海瀛、邱坤、王蓓蓓、陈天娇、 陈红波、李瑞、马洪管、倪静、王军、钱志恒、马骥、黄茂、刘廷府、汪明、赵其苍、胡佳贵、李玉平、夏海生、陈玉立、裴吉兵、秦青龙、高宗仙、杜亮、张蒙。 DB34/T 4313 —2022 1 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技术规范 (水稻类)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常见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要求、智能采集对象和方法、信息提交等主要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农作物病虫害智能采集设备对水稻常见病虫害信息的智能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信息智能采集设备 Intelligen t collection equipment of i nformation 通过无线摄像头、环境传感器、智能信息终端装置和组件等进行图像、温度、湿度、地理位置等农 作物病虫害相关信息的采集,实现农作物病虫害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并可通过相关通讯协议上传到网络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反馈的成套化设备。 信息智能采集 Intelligent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使用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设备对农作物不同病虫害发生情况或危害症状等图像,及采集点 的温度、湿度、地理位置等病虫害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分析和反馈。 代表性田块 Representative field 水稻种植区域内,能代表当地不同品种、种植模式、生育期及施肥水平的类型田,每块田面积不少 于 667m 2。 4 信息智能采集要求 采集时间 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全天均可进行,应避免强光、弱光,或稻株上有露水、雨水时操作。 采集部位 采集时,镜头对准水稻病虫害发生为害部位,调整信息智能采集设备,确保拍摄画面清晰。 采集方向 采用顺光采集,光线较强时需遮挡光线再进行采集。 5 信息智能采集对象和方法

pdf文档 DB34-T 4313-2022 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技术规范(水稻类)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4313-2022 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技术规范(水稻类)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4313-2022 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技术规范(水稻类)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4313-2022 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技术规范(水稻类)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1-28 23:33:3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