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62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549—2015 切花非洲菊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t flower Gerbera jamesonii Protected Cultivation 2015 - 12 - 28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3 - 28 实施 发 布 DB35/T 1549—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清流县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流县种苗花卉管理站、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清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福 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斌、陈碧华、杨青、张文元、黄学发、李秋霞、郑小惠、郑开红、邓永生、 上官知一、肖玉梅、张翠。 I DB35/T 1549—2015 切花非洲菊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别称:扶郎花、太阳花)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前 准备、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切花采收的管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切花非洲菊的设施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组培苗 tissue-cultured seedling 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来的苗木。 3.2 缓苗期 slow growth stage 指苗木定植后出现的一段适应环境、扎根成活、延缓生长的时期。 3.3 营养生长期 vegetative growth stage 苗木经过缓苗期后,到开花之前的生长时期就叫营养生长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营养器官,即根、茎、 叶的生长。 3.4 生殖生长期 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 当苗木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花芽分化,以后开花、结实的时期。 1 DB35/T 1549—2015 4 栽培前准备 4.1 栽培设施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阔、避风向阳、排水方便、地下水位低、光照好的地段搭建单棚或连拱 大棚,采用钢管棚架,配备双层保温和滴灌设施。棚的大小因地而定,标准大棚为宽6.0 m、高3.5 m, 棚向根据当地的光照、风向而定。 4.2 土壤 4.2.1 土壤消毒 栽种前土壤应进行消毒,宜用石灰粉、多菌灵等土壤处理剂处理。 4.2.2 土壤酸碱度调节 非洲菊适宜pH值5.8~6.5,种植前宜采用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4.3 基肥 2 结合土壤深翻,每667 m 施农家肥1000 kg左右,加1 kg硼砂均匀施入土中。 4.4 整畦 宜采用高畦栽培,畦高30 cm~40 cm,畦宽100 cm~130 cm,畦沟宽40 cm~50 cm。 4.5 品种选择 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 5 定植 5.1 种苗选择 应选择株高15 cm~20 cm、1心4叶、根系发育良好、叶色鲜绿的组培苗作为种苗。 5.2 定植时间 宜在3月上旬至5月中旬,或9月上旬至10月下旬。 5.3 定植密度 2 每667 m 定植数量3500~4000株。 5.4 定植注意事项 栽植时须浅栽,使根颈部高出土表;移栽完后及时浇透水。 6 栽培管理 6.1 6.1.1 2 缓苗期管理 光照 DB35/T 1549—2015 光照应控制在30 %~40 %。 6.1.2 温度 非洲菊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 ℃~25 ℃,低于10 ℃或高于30 ℃易造成生长不良。夏季加强通风以 利于降低棚内温度;冬季气温低于10 ℃时,加盖双层膜进行保温。 6.1.3 水份 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宜在早上10点前,或傍晚5点后。冬季应尽量少浇水。 6.1.4 施肥 应符合NY/T 496 的规定。每7 d~10 d根外追肥一次。 6.2 营养生长期管理 6.2.1 光照 夏天强光照射时进行适当遮阳。 6.2.2 温度 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0 ℃~25 ℃。 6.2.3 水份 视土壤湿度具体情况而定,保持土壤饱和含水量60 %~70 %。冬季灌溉间隔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 10 d~15 d灌溉一次。 6.2.4 施肥 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营养生长期以氮肥为主,辅之以磷钾肥。氮肥以硝态氮为宜。 6.3 生殖生长期管理 6.3.1 光照、温度、水份 光照、温度、水份管理参照6.2相关内容。 6.3.2 施肥 应符合NY/T 496 的规定。生殖生长阶段施用肥料的N、P、K比例为15:8:25左右。每隔10 d~15 d 喷一次叶面根外追肥。酌情增施硼肥。 6.3.3 植株管理 植株在产花阶段,应适当除去部分相互重叠的叶片,每小株应保持4~5片功能叶,未达到4片以上 功能叶片的植株,要及时摘除花蕾。 7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优先。符合NY/T 1276、GB 4285、GB/T 8321(所有 部分)的规定。主要病虫害防治见附录A。 3 DB35/T 1549—2015 8 切花采收与采后处理 8.1 当非洲菊舌状花瓣刚展开,花心部分出现 2~3 环雄蕊时,应立即采收;采收时,捏住花径左右晃 动 1 次,再向外掰,即可摘下。 8.2 轻摘轻拿,不损伤花蕾、叶片、花枝、花瓣;采摘后立即将花枝插入盛有清水的桶中。 8.3 装桶时应使每枝花梗下端都泡在水中;采花时保持折口整齐;花枝采摘后及时记录采摘数量;采 摘后及时按标准进行分级、包装、销售。 4 DB35/T 1549—201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非洲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非洲菊主要病害防治方法见表A.1,主要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2。 表A.1 病害名称 根腐病 白粉病 斑点病 灰霉病 病原(拉丁学名) 非洲菊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症状 防治方法 主要为害地下根部,整个生育期均 可发生,根系黑褐色,须根少,皮 层易剥离,整个植株易拨起,病情 发展慢时叶片呈紫红色至黑褐色, 陆续枯萎。病情发展快时主株呈青 枯状萎蔫。高发期为6月至9月。 发病初期可选用瑞毒霉·锰锌、杀毒矾、 甲霜灵·锰锌 500 倍与甲基托布津 500 倍混合液灌根。隔 7 d~10 d 一次,连 续防治 2~3 次。 发病时在叶面出现白色粉状物,严 重时全叶布满白色霉点,逐渐扩展 为圆形或椭圆型病斑,后期粉层呈 灰白色、叶片焦枯。在通风不良、 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下易发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 800 倍多抗锰锌、粉锈 宁、用粉必清、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 隔 7 d~10 d 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 Phyllosticta sp.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紫褐色或赤褐 色小斑,后扩展为圆形至近圆形病 斑,边缘暗褐色至紫褐色,后期病 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形成黄色斑 块。 发病初期可选用 43 %戊唑醇 5000~ 7000 倍液、2.5 %腈菌唑乳油 300 倍液 喷雾防治。隔 7 d~10 d 一次,连续防 治 2~3 次。 Botrytis cinerea 主要危害花梗和花蕾。花梗上初呈 褐色小斑点,后病斑扩大环绕花梗, 使花梗枯萎;受害花蕾初呈水渍状 褐色斑,后病斑迅速扩大导致花蕾 呈腐烂状。湿度高时在病组织上有 灰色霉层。 发病初期可选用 25 %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000~1200 倍液、50 %氯硝胺可湿性粉 剂 1000 倍液喷雾。隔 10 d~15 d 一次, 连续防治 2~3 次。 Phytophthora cryptogea Eryspihe cichoraceoru 表A.2 虫害名称 种名(拉丁学名) 红蜘蛛 Tetranychus cinnbarinus 非洲菊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症状 防治方法 受红蜘蛛为害,开花前花瓣变为褐 色,花瓣内部萎缩变形。 可选用 40 %阿维·炔螨特 1500 倍液、73 %克螨特 2000 倍液、20 %三氯杀螨醇 100 倍液、20 %螨除 1000 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5 DB35/T 1549—2015 表A.2(续) 虫害名称 斑潜蝇 菜青虫 蓟马 种名(拉丁学名) 症状 防治方法 Liriomyza sp. 成虫、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把植 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 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 可选用 10 %灭蝇胺 500 倍液、20 %阿维 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 杀虫单 2000 倍液、6 %乙基多杀菌素 1000 影响光合作用,受害植株叶片脱落, 倍液喷雾防治。 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 成毁苗。 Pieris rapae 幼虫咬食叶片,留下一层透明表皮, 叶片或呈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 全部被吃光,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 造成减产或绝产,并易引起其它病 害发生。 (1)生物防治:低龄幼虫发生初期,可 喷洒苏芸金杆菌 800~1000 倍液或菜粉 蝶颗粒体病毒,用 20 幼虫单位,傍晚喷 药。 (2)化学防治:发生初期,可选用高 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 %天达灭幼脲悬 浮剂 800 倍液、6 %乙基多杀菌素 1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 Thrips vulgatissimus 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汁 液,被害嫩叶变硬卷曲枯萎,植株 生长缓慢。嫩叶受害后使叶片变薄, 叶片出现斑点或斑纹,出现变形、 卷曲,生长势弱。 (1)物理防治: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 在田间设置诱虫粘板(纸)诱杀成虫,粘 板高度与作物持平,50 片/667 m2。 (2)化学防治:①25 %噻虫嗪水分散粒 剂 800~1000 倍液喷雾,可与阿维菌素混 合使用;②70 %艾美乐吡虫啉 1000 倍液 喷雾;③6 %乙基多杀菌素 1000 倍液喷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35/T 1549-201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切花非洲菊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DB35/T 1549—2015 * 2016 年 4 月第一版 2016 年 4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549-2015 切花非洲菊设施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4:59:4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