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71.060.01 G10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59—2018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 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Bromine industry enterprises 2018 - 06 -01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7 -01 实施 发 布 DB37/T 325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溴素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立信、王振平、王西琛、孙明冰、苏春堂、常守军、王彬、贺鲁萍、王玉强、 常法治。 I DB37/T 3259—2018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 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溴素生产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溴素生产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指南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溴素生产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效控制、杜绝或减少各种事 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II DB37/T 3259—2018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风险识别与评价、文件管理及分级管控的效果等 内容。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溴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效控制、杜绝或减少各种事 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DB37/T 2971-2017 3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4.1 基本要求 成立组织机构 4.1.1 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生产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还应包括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应根据规模和运行 方式建立车间级及班组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组织。 4.1.2 主要职责如下: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安全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的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各专业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相关制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 ——各专业部门负责组织本专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的具体开展; ——各车间负责组织本车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企业全体员工应按照工作要求,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指导承包商和相关人员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4.2 实施全员培训 1 DB37/T 3259—2018 4.2.1 企业应分层次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内容培训,并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培训对象主要包括: 生产系统管理人员(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等专业管理人员)、班组长、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 职工。 4.2.2 培训内容: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主要包括: ——风险管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准则; ——溴素生产装置布置、功能分区、工艺流程、存在的主要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工艺、技术、设备、人员变更情况; ——溴素生产操作规程和现有风险点的风险管控措施; ——溴素生产过程中已采取的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安全措施; ——其他风险信息。 4.2.3 培训记录 企业培训过程应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 ——培训计划; ——培训课件和/或教材影像资料; ——培训签到表; ——培训实施记录; ——培训试卷和成绩单等。 4.3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方法和准则、 具体管控要求、运行考核要求等;形成以下体系文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运行考核制度;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风险点登记台账;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其它有关记录文件。 5 风险识别与评价 5.1 风险点确定 5.1.1 5.1.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2 DB37/T 3259—2018 风险点的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企业应全 面合理划分风险点,涵盖全部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如:供氯装置、供硫装置、吹吸装置、蒸馏装 置、储运区域、其他辅助设备设施等。针对每个装置、区域再细分风险点。如:液氯储罐(液氯钢瓶)、 液氯气化器、硫磺炉、吹吸塔、酸罐、蒸馏塔、溴储罐等。 5.1.1.2 作业活动 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的划分,应涵盖溴素生产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可按岗位分为供 氯、供硫、卤水供应、溴素提取、蒸馏、包装等岗位;岗位作业活动可分为:开车、停车 、日常工艺 操作、检维修作业及特种作业等。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电气等专业人员,根据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功能区域等要 素特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 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所属单位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录 D.1)。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应按照 DB37/T 2971-2017 第 5.1.2.2 的规定执行。 5.2 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 危险源辨识 5.2.1.1 危险源辨识应全员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全过程考虑生产经营的各生命阶段,各个环节、不同 时间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根据不同的辨识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5.2.1.2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 D.2) 及《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D.3)。 5.2.1.3 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 ——对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储存装置,可采用危险 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 HAZOP)进行分析; ——企业也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如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辨识。 5.2.2 危险源辨识范围 应按照DB37/T 2971-2017第5.2.2的规定执行。 5.2.3 危险源辨识 5.2.3.1 企业应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填写分析评价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判定风险 等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3 DB37/T 3259—2018 5.2.3.2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对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 其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 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5.2.3.3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 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 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 和爆炸性物质等。 5.2.3.4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 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2.3.5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 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3 风险控制措施 5.3.1 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应按照DB37/T 2971-2017第5.3.1的规定执行。 5.3.2 控制措施实施 应按照DB37/T 2971-2017第 5.5.4的规定执行。 5.4 风险评价 5.4.1 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可结合实际,选择LS或LEC判定准则,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估,形成《工 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5.4.2 风险评价准则 应按照 DB37/T 2971-2017 第 5.4.2.1 的规定执行。 5.4.3 风险点级别确定 应按照DB37/T 2971-2017 第5.5.2的规定执行。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管控原则 5.5.1.1 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 5.5.1.2 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 5.5.1.3 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4 DB37/T 3259—2018 5.5.1.4 5.5.2 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确定风险等级 化工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化工企业风险 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 A、B、C、D、E。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5级或E级为最 低风险。具体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参照表1。 表

pdf文档 DB37-T 3259-2018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259-2018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259-2018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259-2018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8:49:3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