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71.020 G09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166—2018 合成氨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 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ammonia enterprise 2018 - 03 - 29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4 - 29 实施 发 布 DB37/T 316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强、刘晓威、杨贵州、王永平、张恒民、刘丹丹、石金田、丛恒新、叶墨香、 蒋荣龙、王延军、徐红秋、高桂林、张光明。 I DB37/T 3166—2018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合成氨生产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 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II DB37/T 3166—2018 合成氨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 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GB/T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 3013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AQ/T 3017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DB37/T 2882-2016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与定义 DB37/T 2882—2016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组织机构 4.1.1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领导小组 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 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基建、安全等业务部门和车间负责人为成员,明确组织机构及成员职责、目 标与任务,明确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主管部门。领导小组成员除包括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外,至 少还应包括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4.1.2 主要负责人职责 负责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管理工作,至少应提供政策、资金和持续改进等方面支持。 4.1.3 分管负责人职责 1 DB37/T 3166—2018 负责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管理工作。 4.1.4 主管部门职责 职责内容包括: ——负责编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适用范围、评价分级的 原则、标准,使用的风险分析方法,管控过程要求和考核标准; ——负责制定和实施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培训计划; ——建立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数据库,并定期更新; ——对部门、车间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1.5 业务部门职责 职责内容包括: ——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基建、安全等业务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 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和检查督导; ——指定适用的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方法,编制风险分级判定标准; ——组织策划、指导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识别、分析评价、风险级别确定和控制措施制订; ——审核各车间风险分析记录,监督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4.1.6 车间职责 职责内容包括: ——根据公司制度编制车间安全风险管理目标及推进计划; ——按步骤开展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分级,完善并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建立健全车间安全风险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制定车间风险管控考核标准,监督检查班组、岗位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 ——定期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改进提高。 4.1.7 班组职责 职责内容包括: ——工艺巡检、操作、检维修、交接班等常规作业活动,应从“人员、工机具、环境、物料、规程” 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开展作业前安全评价,根据风险级别落实好安全管控措施; ——特殊安全作业、系统开停车、大型机组开停车等非常规活动,应主动参与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生 产风险评价,认真落实管控措施,及时汇总向车间上报风险分析记录。 4.1.8 岗位职责 负责开展本岗位的安全风险分析工作,落实动态安全管控措施,记录安全风险管控过程。 4.2 实施全员培训 4.2.1 主管部门培训要求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企业年度安全风险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开展公司、 业务部门、车间、班组培训,重点培训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价的方法、风 险等级判定准则和公司考核办法等。 4.2.2 业务部门培训要求 2 DB37/T 3166—2018 业务部门应组织开展车间管理人员专题培训,重点培训业务范围内适用风险点划分原则、分析记录 整理归档等。 4.2.3 车间培训要求 车间应组织开展车间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培训,重点培训公司安全风险工作要求、车间适用的危 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方法、风险等级判定、风险分析记录填写、风险管控措施制订与落实、公司安全生 产风险管控考核制度等。 4.2.4 班组培训要求 班组应组织开展岗位人员培训,重点培训岗位风险点划分、适用的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方法、安 全风险分析记录填写、岗位需要落实的风险管控措施、工艺和设备变更带来的风险分析记录以及车间考 核要求等,可结合班组活动进行,每月不少于2次。 4.2.5 其他要求 各级安全风险培训应编制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并保留培训记录。 4.3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方法和准则、 具体管控要求、运行考核要求等;编制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并形成以下体系文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清单;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危险源统计表; ——重大风险清单; ——其它有关记录文件。 5 风险识别评价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对合成氨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 的原则,可按照变换、热回收、气体净化脱硫、脱碳、氮氢气压缩、氨合成、氨制冷、氢气回收、氨吸 收和储存罐区、氮氢气管道等功能分区进行;如按设备设施划分风险点,至少应包括气体净化、氮氢气 体压缩、氨合成、氨制冷、液氨储存场所的主要设备设施。 5.1.1.2 工艺操作、检维修等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 态的作业活动。工艺操作类风险点至少应包括主要工艺操作活动,检维修类作业活动风险点至少应包括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 明确的 8 类作业活动。 3 DB37/T 3166—2018 5.1.1.3 使用 HAZOP 分析方法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的风险点的划分,可把一个分析节点作为一个风险点 进行管理。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合成氨生产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录 B.1,为 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5.1.2.2 作业活动风险点排查,可按工艺操作类和检维修类进行排查。工艺操作类风险点至少应包括 变换触媒升温硫化、甲烷化催化剂还原、氨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脱硫闪蒸气压缩机开停车、倒车,气 体净化系统开车、停车,氮氢合成气压缩机开车、停车,氨压缩机开车、停车,氨合成系统开车、停车, 氢回收系统开车、停车,液氨球罐倒进罐、倒出罐等。检维修类作业活动风险点至少应包括防爆区域动 火作业,涉及有毒或窒息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等作业条件复杂、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 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 5.1.2.3 对于设备设施风险点的划分,至少应包括变换炉、甲烷化炉、脱硫塔、脱碳塔、变换废热锅 炉、脱硫闪蒸槽、脱碳闪蒸槽、脱硫闪蒸气压缩机、脱碳闪蒸气压缩机,氮氢合成气压缩机、汽轮机、 氨压缩机、氨合成塔、开工加热炉、液氨中间储槽、液氨球罐、氨吸收塔等主要的设备设施。 5.2 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 危险源辨识 5.2.1.1 危险源辨识应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开展。全员参与危险源的辨识, 要考虑到生产经营的各生命阶段,各个环节、不同时间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危险源的辨识要系统和 全面,就要根据不同的辨识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5.2.1.2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 (参见附录 B.2) 及《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 B.3)。 5.2.1.3 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 储存装置,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 HAZOP)进行分析; ——企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如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辨识。 5.2.1.4 危险源辨识应涵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 影响。建立《作业活动清单

pdf文档 DB37-T 3166-2018 合成氨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166-2018 合成氨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166-2018 合成氨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166-2018 合成氨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50:5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