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1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 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orcasting investigation and green control of Spodoptera litura in tea garden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6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7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884—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宣城市种植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徽云尖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郎溪县农业局、宁国市种植业局、宣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起草人:陈会柱、张传根、钱国华、张勇、刘平、姜勇、吴飞龙、罗嗣金、吴玉玲、范荣俊、 朱燕、柳小彪、程武俊、周全胜、万有保、李东扬、覃世勇。 I DB34/T 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园斜纹夜蛾的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茶园斜纹夜蛾的测报调查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7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卵丛率 rate of clustered eggs 调查有斜纹夜蛾卵的茶丛数占调查总丛数的百分率。 3.2 被害指数 damaged index 用以表示植株被害的严重程度,采用下列公式(1)计算: d 式中: d —— A —— B —— C —— D —— P —— 4 A 3B 2C D .................................. (1) 4 P 被害指数; 有 1/2 以上鲜叶叶片被食害丛数; 有 1/4-1/2 的鲜叶叶片被食害丛数; 有 1/4 以下的鲜叶叶片被食害丛数; 鲜叶叶片部分轻微被食害丛数; 调查总丛数。 1 DB34/T 2884—2017 3.3 发生盛期 high occurrence period 当代某虫态累计发生量达发生总量的 16%、50%、84%的时间分别为该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 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一段时间为发生盛期。 4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分为轻发生(1 级)、偏轻发生(2 级)、中发生(3 级)、偏重发生(4 级)、大发生 (5 级)五级,以虫害发生高峰期的有卵丛率、被害指数和发生面积比例表示,各级划分指标见表1。 表1 指标 茶园斜纹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有卵丛率(%,R) R≤1 1<R≤5 5<R≤15 15<R≤30 R>30 被害指数(D) D≤5 5<D≤15 15<D≤30 30<D≤50 D>50 发生面积比例(%) >70 ≥30 ≥30 ≥30 ≥30 5 调查内容及方法 5.1 系统调查 5.1.1 成虫诱测 5.1.1.1 测报灯诱测 从当地常年成虫平均始见期前 15 天至平均终见期后 15 天止,一般每年 5 月~11 月。 2 在当地主产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面积不少于 1 km 。要求远离路灯和其他光源,四周没有高 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采用多功能虫情测报灯(或 20 W 黑光灯)诱蛾 ,灯管下端与地面垂直距离为 1.5 m,每天晚上 6:00 至第 2 天早晨 5:00 开灯,根据灯管寿命定期更换灯管。每天上午收集隔夜诱捕的 斜纹夜蛾数量(识别方法见附录A),将雌蛾、雄蛾分开记载,结果记入附录B 中的表B.1。 5.1.1.2 性诱剂诱测 开展时间同灯诱。 2 在当地主产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面积不少于 1 km 。采用干式诱捕器 2 只~4 只,下部挂 瓶或塑料袋,设置于茶株行间,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100 m,诱捕器诱虫孔距地面高度为 1 m,每 只诱捕器用斜纹夜蛾专用诱芯 1 个,30 天更换一次诱芯。逐日早上统计诱捕器内斜纹夜蛾成虫数量, 并取出成虫带出茶园外处理,结果记入附录B 中的表B.2。 5.1.2 田间卵和幼虫数量消长调查 调查时间自灯下(或性诱剂)诱蛾始见后一周开始,每 5 天调查一次,至 11 月下旬结束。 2 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 3 块作为定点调查田,每块茶园面积不少于 667 m ,采用平行跳跃法 10 点 取样,每样点不少于 2 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 0.5 m 茶行)。 2 DB34/T 2884—2017 调查卵块数、有卵丛数和各龄幼虫数(识别方法见附录A),将查到的卵块挂牌标记,供下次查卵时 区别新卵块。 计算有卵丛率、百丛卵块数、卵块孵化率、百丛虫量和幼虫发育进度,结果分别记入附录B 中的表 B.3、表B.4。 5.2 大田普查 2 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 10 块~20 块,在发蛾高峰期进行。每块茶园面积不少于 667m ,采用平行 跳跃法 10 点取样,每样点不少于 2 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 0.5 m 茶行),调查卵块数、各龄幼虫 数和被害丛数,计算有卵丛率、百丛虫量和被害指数,结果记入附录B 中的表B.5。每 5 天调查 1 次。 5.3 天敌调查 2 在斜纹夜蛾卵孵高峰期和幼虫盛发期,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 10 块,每块茶园面积不少于 667m 。 采用平行跳跃法 10 点取样,每样点不少于 2 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 0.5 m 茶行),调查茶园内的 捕食性天敌种类和数量。结果记入附录B 中的表B.6。 6 测报资料收集汇总 6.1 6.2 7 主要茶树品种、种植面积、采摘和修剪情况。 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预测预报 7.1 发生期预测 7.1.1 历期预测法 根据灯诱或性诱结果统计出斜纹夜蛾成虫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结合将要预报的下一代发生期 间当地的气温预报,及该条件下的各虫态发育历期(见附录C 中的表C.1),即可推测出下一代的发生期。 7.1.2 有效积温预测法 根据斜纹夜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见附录C 中的表C.2),预测期内天气预报 的平均温度和当前田间虫态发生期,预报某虫态的发生期,按下列公式(2)计算: D 式中: D —— K —— C —— T —— 7.2 K ....................................... (2) T C 为某虫态的发育历期(d); 为完成该虫态所需有效积温(日·度); 为该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 为预报平均气温(℃)。 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斜纹夜蛾上代残虫量和当代卵块以及低龄幼虫密度、寄主作物生长情况,结合斜纹夜蛾生物学 特性和历史发生情况综合分析,作出发生程度预测。 3 DB34/T 2884—2017 8 绿色防控 8.1 绿色防控原则 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保持 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多样性,以生态调控为基础,配套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 施对斜纹夜蛾进行安全、有效的控制。 8.2 生态调控 及时分批采摘,合理修剪,清除园间杂草,降低害虫发生基数,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病虫 生存环境。蛹期结合茶园中耕,在茶树根际培土或耙除虫蛹。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行“猪-沼-茶”等生态模式,增施有机肥,提高茶树抗虫能力。 8.3 物理防治 8.3.1 性信息素诱杀 对历年斜纹夜蛾危害严重的茶园,安装性信息素组合干式诱捕器进行诱杀。于主害代成虫羽化前安 2 装到位,诱捕器高过树冠 5 cm~10 cm,每 hm 分别安装相应诱捕器 15 个~30 个,诱芯每 30 天更 换 1 次。 8.3.2 灯光诱杀 2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茶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每 hm 安装 1 盏灯,灯离地面 1 m~1.5 m,开灯时间从 4 月上旬到 10 月底。 8.3.3 糖醋诱杀 用糖醋混合制成糊状液(配方是糖 6 份、醋 3 份、白酒 1 份、水 10 份和 90%敌百虫 1 份), 涂在盆钵内放置在茶园里,引诱斜纹夜蛾成虫飞来取食,接触糖醋液后被粘连而死。 8.3.4 人工捕杀 在斜纹夜蛾产卵高峰至初孵幼虫期, 人工摘除有卵块和带虫窝的叶片,集中销毁;利用中、高龄 幼虫的假死性,在振落的同时用器具承接集中消灭。 8.4 生物防治 8.4.1 保护天敌 保护茶园中的草蛉、瓢虫、猎蝽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 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 敌飞回茶园后再集中处理。 8.4.2 使用生物农药 因地制宜使用短稳杆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苦参碱、苦皮藤素等防治斜纹夜蛾。 8.5 4 科学用药 DB34/T 2884—2017 8.5.1 加强茶树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其发生动态。在防治适期内,实行达标防治(67500 2 头/ hm )。 8.5.2 正确选择农药品种。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使 用剧毒、高毒、残留期较长的农药。选用农药应符合 NY/T 393、NY/T 5018 和 NY/T 5197 的规定。 8.5.3 改进施药技术。提倡低容量蓬面喷雾。 8.5.4 严格按照 GB 4285 和 GB/T 8321 中的规定,控制使用浓度、使用剂量、使用次数、施药方法 和安全间隔期。注意药剂的合理轮换使用。 8.5.5 在卵孵高峰期至 2 龄幼虫盛期,有机茶园可选用短稳杆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 苦参碱、苦皮藤素等生物农药,无公害茶园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茚虫威和甲维盐等药剂,采 用低容量蓬面喷雾,生物农药防治时期应适当提前。 5 DB34/T 2884—2017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斜纹夜蛾种类描述和形态特征 A.1
DB34-T 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 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5:44: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