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226461.1 (22)申请日 2022.10.09 (71)申请人 太原理工大 学 地址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 西大街79号 (72)发明人 张建林 王旭东 庞维 韩俊萍  任向飞 姚鑫琨  (74)专利代理 机构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14101 专利代理师 赵禛 (51)Int.Cl. G06F 30/23(2020.01) G06F 30/13(2020.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基于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垂向动 力学建模 (57)摘要 基于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垂向动 力学建模, 属于铁路工程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领域,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CRTS Ⅰ型板式 无砟轨道 ‑路基‑地基有限元模型, 并将之导入UM 软件中, 联立UM软件建立的列车子系统, 对整个 系统进行仿真。 本发明是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三 维建模, 是一种直观的列车运行于轨道线路的建 模方法, 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设计和计 算。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 CN 115293008 A 2022.11.04 CN 115293008 A 1.基于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建模,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取列车子系统的几何参数, 利用Universal  Mechanical多体动力学软件中的UM   Loco模块建立列车子系统模型; 所述步骤S1建立列车子系统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列车子系统分为一个车体、 两个转向架和四个轮对构成, 构架与轮对之间通过 一系悬挂连接, 车体与构架之间通过二系悬挂连接; S1‑2.打开Univer sal Mechanical多体动力学软件的前处理软件input, 在 “设计树”中 选择[Subsystem s], 创建轮对 模型, 设置轮对的质量、 转动惯量、 名义半径、 轴长; S1‑3.依次添加 “车体”、“二系减振器 ”、“构架”、“一系减振器 ”、“空气弹簧 ”、“轴箱”的 图像, 并由建立的 “轴箱”图像复制生成其 余三个“轴箱”图像; S1‑4.创建“构架”模型, 设置构架的质量、 转动惯量以及质心坐标; S1‑5.创建一系弹簧力元, 设置一系弹簧力元为线性力元, 并设置一系弹簧的垂向刚 度、 横向刚度以及纵向刚度, 复制生成其 余三个一系弹簧力元; S1‑6.创建一系垂向减振器, 设置一系垂向减振器的阻尼参数, 并复制生成其余三个一 系垂向减 振器; S1‑7.创建轴箱转臂节点, 设置轴箱转臂节点的垂向刚度、 横向刚度以及纵向刚度, 复 制生成其 余三个转臂 节点; S1‑8.创建二系 空气弹簧、 二系垂向减振器、 二系横向减振器以及抗蛇行减振器, 并分 别设置二系空气弹簧、 二系垂向减振器、 二系横向减振器以及抗蛇行减振器的刚度、 阻尼参 数; S1‑9.创建车体模型, 设置车体的质量、 转动惯量以及质心坐标, 完成列车子系 统模型 建立; S2.提取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路基、 地基各子系统的几何参数, 利用ABAQUS有限元 软件建立各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 所述步骤S2建立各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轨道子系统分为钢轨、 扣件、 轨道板、 CA砂浆层、 混凝土底座以及沥青混凝土 层; 将路基子系统分为基床表层、 基床底层以及路基本体; 地基子系统为桩网复合地基, 桩 网复合地基包括加筋褥 垫层、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桩间土以及岩石层; S2‑2.依据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典型断面提取轨道板、 CA砂浆层、 混凝土底 座、 沥青混凝土层、 基床表层、 基床底层、 路基本体、 加筋垫层、 桩和地基土的几何参数, 利用 ABAQUS有限元 软件建立各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 S3.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给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路基、 地基各结构层赋予材料属 性和单元属性, 并且 对结构层划分网格; 所述步骤S3给 各结构层赋予材 料属性和单 元属性并划分网格包括以下步骤: 1).钢轨、 轨道板、 混凝 土底座采用3维8节点缩 减积分实体单 元建模; 2).扣件采用弹簧 ‑阻尼单元建模; 3).CA砂浆层、 沥青混凝土层、 基床表层、 基床底层、 路基本体、 加筋垫层根据摩尔 ‑库伦 屈服准则和3维8节 点缩减积分实体单元建模, 其中基床表层、 基床底层、 路堤本体采用增强 沙漏控制; 4).地基土根据修 正剑桥模型和3维8节点缩 减积分实体单 元建模;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293008 A 2上述1)~ 4)中模型的网格采用非均匀网格划分方法, 荷载作用区域采用细化网格, 然 后沿横断面向左右两侧采用均匀网格尺寸; S4.设置模型的接触和边界条件; 所述步骤S4设置模型的接触和边界条件 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模型的接触为: 依据板式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典型断面的实际情况, 在interaction 模块设置桩和地基土的面面接触, 轨道板、 CA砂浆层、 混凝土底座、 沥青混凝土层、 基床表 层、 基床底层、 路基本体、 加筋垫层各 结构层之间设置面 面接触; 设置模型的边界条件为: 模型四周采用无限元模拟吸收边界, 模型底面采用固定边界 约束x、 y、 z三个方向的自由度; 约束设置完毕后在Universal  Mechanical多体动力学软件 中创建铰或力元; S5.将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好的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路基和地基的有限元模型 通过ABAQUS_UM_XE8.exe接口导入步骤S1建立的列车子系统模型中; S6.利用Univer sal Mechanical多体动力学软件的后处理程序Simulation进行仿真分 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建模, 其特征 在于: 所述 步骤S5中将有限元模型导入S1建立的列车系统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5‑1.将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好的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路基和地基的有限元模 型存入ABAQUS结果文件ABAQUS.fil中, 通过ABAQUS_UM_XE8.exe接口读取结果文件 ABAQUS.fi l, 完成转换并生成i nput.fum文件; S5‑2.运行UM  Input程序, 选择菜单Tools ‑Wizard of flexible  subsystems, 并读入 步骤S5‑1生成的i nput.fum文件, 进一 步点击Transform, 转换为 input.fss文件: S5‑3. 结合S1建立的列车子系统模型, 选择Linear  FEM subsystem, 读入转换后的 input.fss文件, 添加柔 性轨下子系统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建模, 其特征 在于: 所述 步骤S6中Simulati on进行仿真 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S6‑1.加载模型, 自由调整动画窗口大小、 位置和方向视图; S6‑2.设置轨底坡, 定义轨道整体刚度和阻尼; S6‑3.车轮型面采用C hinese LM型磨耗型 踏面, 钢轨采用6 0型钢轨; S6‑4.轨道不平顺谱 采用美国六级轨道不平顺谱; S6‑5.创建动力学评价指标的变量并拖入绘图窗口; S6‑6.进行仿真计算。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293008 A 3

.PDF文档 专利 基于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建模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基于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建模 第 1 页 专利 基于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建模 第 2 页 专利 基于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建模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2:12:3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