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315786.7 (22)申请日 2022.10.26 (71)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00023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 东路260号 (72)发明人 赵志兰 熊学焦  (74)专利代理 机构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 0123 专利代理师 张莉 (51)Int.Cl. G06F 30/23(2020.01) G06F 111/04(2020.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及下 车体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 法及下车体。 优化方法的步骤为: 根据底 盘参数, 在操控分析软件中建立动力学模 型; 根据操控性 提升的目标要求, 设定约束和设计变量, 以车体 刚度为目标函数, 通过操控分析软件 得到最优的 整车刚度目标值; 根据车体操控模 型实际的受力 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 并根据最优的整车刚度目 标值进行车体刚度优化; 根据应变能叠加原理, 在车体变形大、 应变能集中的部位设置可拆卸的 加强结构, 提升车体操控性能; 对设有加强结构 的有限元模 型进行车体刚度计算, 并将得到的车 体刚度代入到车体操控模型中进行验证, 判定各 项操控性目标是否达成, 制作样件进行实车验 证。 本发明能提升下车体的刚度, 从而提高汽车 底盘的操控能力。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15510722 A 2022.12.23 CN 115510722 A 1.一种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根据底盘参数, 在操控分析软件中建立动力学模型, 其中, 底盘参数包括底盘硬点 参数、 弹性元件参数和底盘梁系几何尺寸; S2、 根据操控性提升的目标要求, 设定约束和设计变量, 以车体刚度为目标函数, 通过 操控分析 软件得到最优的整车刚度目标值; S3、 根据车体操控模型中实 际的受力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 并根据最优的整车刚度目 标值进行 车体刚度计算; S4、 根据应变能叠加原理, 在车体变形大、 应变能集中的部位设置可拆卸的加 强结构, 以提升车体操控性能; S5、 对设有加强结构后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车体刚度计算, 并将得到的车体刚度代入到 车体操控模型中进行验证, 判定各项操控性 目标是否达成, 然后制作样件并进行实车验证 和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中, 设定车 身总侧倾增益、 最大侧向加速度、 后轴侧偏柔度梯度、 线性段不足转向梯度、 横摆角速度超 调量、 加速俯仰角梯度和制动俯仰角梯度为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中, 设定弹 簧刚度、 偏频比、 稳定杆直径、 减震器阻尼值、 前束调节杆衬套刚度和下控制臂衬套刚度为 设计变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S2中, 约束 条件: gj(X)≤0 j=1,...,m hk(X)=0 j=1,...,mh 设计变量: 目标函数(最小): f(X)=f(x1,x2,…,xn) 式中, g(X)是不等式约束函数, h(X)是等式约束函数, 根据项目需要达到的操控性能合 理设计约束; X=x1,x2,…,xn是设计变量, L指下限, U指上限, 根据车型定位合理定义设计变 量的上限和下限; f(X)是目标函数, 设定整车刚度为 最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3中, 操控模 型包括前悬架、 后悬架和弹性元件, 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根据操控模型中实际的受力情况 建立有限元模型, 在有限元模型中对前悬架和后悬架梁系采用刚性单元模拟、 对弹性元件 采用弹簧单 元模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1中, 所述操 控分析软件为Adam s、 motionview、 carsim或vi ‑grade操控分析 软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任一所述的优化方法获得的下车体, 包括地板(1)和设 在地板(1)上的地板加强横梁(2)、 纵梁(3)和前地板加强纵梁(4),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 加强件(5)和第二加强件(6), 所述第一加强件(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地板加强横梁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510722 A 2(2)上, 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纵梁(3)上, 所述第二加强件(6)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 纵梁(3)上, 另一端 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前地板加强纵梁(4)上, 所述第一加强件(5)和第二加 强件(6)及它 们的延长线组成的形状呈V字形。 8.根据权利 要求7所述的下车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件(5)和第二加强件(6)均 包括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加强件(5)以车体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布置, 两个所述第二加强件 (6)以车体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布置 。 9.根据权利 要求7所述的下车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件(5)和第二加强件(6)通 过连接件(7)固定在对应的地板加强横梁(2)、 纵梁(3)和前地板加强 纵梁(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车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件(5)为弯管构造, 所述 第二加强件(6)为 直管构造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510722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及下车体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及下车体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及下车体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及下车体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2:10:5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