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0417421.4
(22)申请日 2022.02.28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南海辉煌塑料有限公司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 水镇
得胜北头 工业区
(72)发明人 丁胜 朱永慧 许永旗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7
专利代理师 饶富春
(51)Int.Cl.
B29C 45/16(2006.01)
B29C 45/26(2006.01)
B29C 45/73(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冷却脱 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冷却脱模的双色
注塑模具, 包括下模组件、 上模组件、 连接板和把
手; 本实用新型中, 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的设置,
注塑结束后, 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通过管道
与冷却水源相连, 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通过
管道与废水处理系统相连, 冷却水进入第一循环
孔和第二循环 孔内, 通过冷却水对 下模本体和上
模本体内的产品进行冷却, 使产品成型脱模, 有
利于产品的快速成型, 提高模具的工作效率; 上
模组件的设置, 通过注塑管往上模本体和下模本
体内注塑塑料材料, 采用两个注塑管进行注塑作
业, 便于将两种颜色的塑料材料分开注塑, 避免
出现混色的现象, 提高产品的注塑质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7257877 U
2022.08.23
CN 217257877 U
1.一种便于冷却脱模 的双色注塑模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模组件(1)、 上模组件(2)、
连接板(3)和把手(4), 所述上模组件(2)设置在下模组件(1)的上方; 所述连接板(3)采用多
个, 且连接板(3)安装在下模组件(1)、 上模组件(2)侧面相互靠近的一端, 该连接板(3)通过
螺栓相连; 所述把手(4)采用多个, 且把手(4)安装在下模组件(1)和上模组件(2)前后两侧
的中间位置;
所述下模 组件(1)包括下模本体(11)、 第一进液管(12)、 第一出液管(13)和第一循环孔
(14), 所述第一进液管(12)安装在下模本体(11)前侧的下方; 所述第一出液管(13)安装在
下模本体(1 1)后侧的上 方; 所述第一循环孔(14)开设在下模本体(1 1)内部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冷却脱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组件(2)
包括上模本体(21)、 第二进液管(22)、 第二出液管(23)、 注塑管(24)和第二循环孔(25), 所
述上模本体(21)设置在下模本体(11)的上方; 所述第二进液管(22)安装在上模本体(21)前
侧的下方; 所述第二出液管(23)安装在上模本体(21)后侧的上方; 所述第二循环孔(25)开
设在上模本体(21)内部的两侧; 所述注塑管(24)采用两个, 且注塑管(24)安装在上模本体
(21)上方的前后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冷却脱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3)开
设有连接孔, 且连接孔在连接板(3)上等间距设置, 该连接孔的深度等于连接板(3)的厚度,
其中连接 板(3)相互靠 近的一侧相互贴合; 所述 把手(4)对称设置, 且把手(4)采用U形 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冷却脱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液管
(12)与第一循环孔(14)的下端相通, 且第一进液管(12)设置有快速接头; 所述第一出液管
(13)与第一循环孔(14)的上端相通, 且第一出液管(13)与第一进液管(12)采用相同的直
径, 该第一出 液管(13)设置有快速 接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冷却脱模的双 色注塑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本体(21)
的尺寸与下模本体(11)的尺寸匹配, 且上模本体(21)的边沿与下模本体(11)的边沿对齐;
所述第二进液管(22)与第二循环孔(25)的下端相通; 所述第二出液管(23)与第二循环孔
(25)的上端相通, 且第二出液管(23)与第二进液管(22)采用 相同的直径; 所述注塑管(24)
与上模本体(21)的内部相通, 且注塑管(24)设置有旋 盖。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257877 U
2一种便于冷却脱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双色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冷却脱模的双色注塑
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双色注塑模具即两种 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 分两次成型, 一般这种模
塑工艺也叫双料注塑, 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 但现有双色注塑模具不便于进行产品的冷却
脱模, 不利于产品的快速成型, 降低模具的工作效率, 为此, 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冷却脱模的
双色注塑模具, 以解决上述问题, 且便 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0003]现有双色注塑模具不便于进行产品的冷却脱模, 不利于产品的快速成型, 降低模
具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4]因此, 发明一种便 于冷却脱模的双色注塑模具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冷却脱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以
解决现有双色注塑模具不便于进行产品的冷却脱模, 不利于产品的快速成型, 降低模具 的
工作效率的问题。 一种便于冷却脱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包括下模组件、 上模组件、 连接板和
把手, 所述上模组件设置在下模组件的上方; 所述连接板采用多个, 且连接板安装在下模组
件、 上模组件侧 面相互靠近的一端, 该连接板通过螺栓相连; 所述把手采用多个, 且把手安
装在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
[0006]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本体、 第一进液管、 第一出液管和第一循环孔, 所述第一进
液管安装在下模本体前侧的下方; 所述第一出液管安装在下模本体后侧的上方; 所述第一
循环孔开设在下模本体内部的两侧。
[0007]优选的,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本体、 第二进液管、 第二出液管、 注塑管和第二循
环孔, 所述上模本体设置在下模本体的上方; 所述第二进液管安装在上模本体前侧的下方;
所述第二出液管安装在上模本体后侧的上方; 所述第二循环孔开设在上模本体内部的两
侧; 所述注塑管采用两个, 且注塑管安装在上模本体上 方的前后两侧。
[0008]优选的, 所述连接板开设有连接孔, 且连接孔在连接板上等间距设置, 该连接孔的
深度等于连接板的厚度, 其中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贴合; 所述把手对称设置, 且把手
采用U形结构。
[0009]优选的, 所述第一进液管与第一循环孔的下端相通, 且第一进液管设置有快速接
头; 所述第一出液管与第一循环孔的上端相通, 且第一出液管与第一进液管采用相同的直
径, 该第一出 液管设置有快速 接头。
[0010]优选的, 所述上模本体的尺寸与下模本体 的尺寸匹配, 且上模本体的边沿与下模
本体的边沿对齐; 所述第二进液管与第二循环孔的下端相通; 所述第二出液管与第二循环
孔的上端相通, 且第二出液管与第二进液管采用相同的直径; 所述注塑管与上模本体的内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7257877 U
3
专利 一种便于冷却脱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3:17:2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