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232807.2
(22)申请日 2021.12.21
(73)专利权人 长沙医学院
地址 410219 湖南省长 沙市望城区雷锋大
道1501号
(72)发明人 马书恒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11368
专利代理师 刘秀珍
(51)Int.Cl.
C12M 1/34(2006.01)
C12M 1/24(2006.01)
C12M 1/00(2006.01)
C12R 1/38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测试的技术领域, 特
别是涉及一种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其使测
试瓶的测试液注入更加操作方便和准确, 提高可
靠性; 包括测试瓶、 橡胶塞、 配比标识、 底座、 活动
架、 第一螺杆、 拧手、 升降块、 连接架、 针 管、 注头、
针头、 活塞、 连接杆和针筒按片, 测试瓶顶端内部
与橡胶塞内部相连接, 测试瓶外侧连接有配比标
识, 测试瓶固定在底座上, 第一螺杆外壁与升降
块内壁螺装 连接, 第一螺杆顶端与拧手底端中部
相连接, 升降块前端与连接架后端相连接, 连接
架前端与针管后端相连接, 针管底端与注头顶端
相连通, 注头底端可拆卸安装有针头, 针管内部
滑动连接有活塞, 活塞顶端与连接杆底端相连
接, 连接杆顶端与针筒 按片底端相连接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8059013 U
2022.12.16
CN 218059013 U
1.一种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其特征在于, 包括测试瓶(1)、 橡胶塞(2)、 配比标识
(3)和注入结构, 测试瓶(1)顶端内部与橡胶塞(2)内部相连接, 测试瓶(1)外侧连接有配比
标识(3), 测试瓶(1)固定在注入结构上;
所述注入结构包括底座(4)、 活动架(5)、 第一螺杆(6)、 拧手(7)、 升降块(8)、 连接架
(9)、 针管(10)、 注头(11)、 针头(12)、 活塞(13)、 连接杆(14)和针筒按片(15), 底座(4)顶端
后侧中部与活动架(5)底端相连接, 活动架(5)内部与升降块(8)可滑动连接, 第一螺杆(6)
可转动连接在活动架(5)内部且 上端伸出, 第一螺杆(6)外壁与升降块(8)内壁螺装 连接, 第
一螺杆(6)顶端与拧手(7)底端中部相连接, 升降块(8)前端与连接架(9)后端相连接, 连接
架(9)前端与针管(10)后端相连接, 针管(10)底端与注头(11)顶端相连通, 注头(11)底端可
拆卸安装有针头(12), 针管(10)内部滑动 连接有活塞(13), 活塞(13)顶端与连接杆(14)底
端相连接, 连接杆(14)顶端与针筒 按片(15)底端相连接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注油嘴(16), 升
降块(8)顶端前侧与注油嘴(16)底端相连接, 注油嘴(16)输出端与升降块(8)和第一螺杆
(6)的连接处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注油帽(17), 注
油嘴(16)顶端可拆卸安装有注油帽(1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螺板(18)、 第二
螺杆(19)、 拧盘(20)和夹紧板(21), 底座(4)顶端前侧左右端分别与一组螺板(18)底端相连
接, 每组螺板(18)外壁分别与一组第二螺杆(19)外壁螺装连接, 第二螺杆(19)内端与夹紧
板(21)外端可转动连接, 第二螺杆(19)外端与拧盘(20) 内端中部相连接 。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触垫(22), 每
组夹紧板(21)内端分别设置有一组接触垫(2 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收置箱(23)、 合
页(24)和箱盖板(25), 底座(4)顶端左后侧与收置箱(23)底端相连接, 收置箱(23)顶端后侧
与合页(24)一端相连接, 合页(24)另一端与箱盖 板(25)底侧端相连接 。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捏把(26), 箱盖
板(25)前端上侧与捏把(26)内端相连接 。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底垫(27), 底座
(4)底端四个角侧分别与一组底垫(27)顶端相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8059013 U
2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测试的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
瓶。
背景技术
[0002]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 泛, 对人类而言, 属于条件致病菌, 长期
应用激素、 免疫抑制剂, 进行肿瘤化疗、 放射治疗等导致病人免疫功能低下, 以及手术后 或
某些治疗操作后(气管切 开、 保留导尿管等)的病 人易导致本菌感染, 故认为该菌为医院内
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日前发表的两份研究报告表明, 铜 绿假单胞
菌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专家和医学管理部门的极大关注, 即使 是对于那些通常被
认为是非常清洁的水源。
[0003]铜绿假单胞菌目前传统的测定方法是利用增菌分离培养和多种生化试验相结合
来进行判断, 现根据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 物与特定试剂发生显 色反应的原理制备出高选择
性液体培养基, 封存于透明瓶中, 并灭菌, 从而制成可较长时间存储的简易铜绿假单胞菌测
试瓶。 但新型的铜绿假单 胞菌测试瓶存在培 养基注入不便的问题, 导 致使用可靠性较差 。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测试瓶的测试液注入更加操作方便
和准确, 提高可靠性的铜绿假单 胞菌简易测试瓶。
[0005]本实用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简 易测试瓶, 包括测试瓶、 橡胶塞、 配比标识、 底座、 活
动架、 第一螺杆、 拧手、 升降块、 连接架、 针管、 注头、 针头、 活塞、 连接杆和针筒按片, 测试瓶
顶端内部与橡胶塞内部相连接, 测试瓶外侧连接有配比标识, 测试瓶固定在底 座上, 底座顶
端后侧中部与活动架底端相连接, 活动架内部与升降块可滑动连接, 第一螺杆可转动连接
在活动架内部且上端伸出, 第一螺杆外壁与升降块内壁螺装连接, 第一螺杆顶端与拧手底
端中部相连接, 升降块前端与连接架后端相连接, 连接架前端与针管后端相连接, 针管底端
与注头顶端相连通, 注头底端 可拆卸安装有针头, 针管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 活塞顶端与连
接杆底端相连接, 连接杆顶端与针筒 按片底端相连接 。
[0006]本实用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还包括注油嘴, 升降块顶端前侧与注油
嘴底端相连接, 注油嘴输出端与升降块和螺杆的连接处相连通。
[0007]本实用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还包括注油 帽, 注油嘴顶端可拆卸安装
有注油帽。
[0008]本实用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还包括螺板、 第二螺杆、 拧盘和夹紧板,
底座顶端 前侧左右端分别与一组螺板底端相连接, 每组螺板外壁分别与一组第二螺杆外壁
螺装连接, 第二螺杆内端与夹紧板 外端可转动连接, 第二螺杆外端与拧盘内端中部相连接 。
[0009]本实用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还包括接触垫, 每组夹紧板内端分别设
置有一组接触垫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8059013 U
3
专利 铜绿假单胞菌简易测试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3:14: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