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393740.0
(22)申请日 2021.12.2 9
(73)专利权人 昆明学院
地址 650214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 术开发
区浦新路2号
(72)发明人 裴妍 任禛 李秋桦 尹敏 陈秀
(74)专利代理 机构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 合伙) 53216
专利代理师 杨钊霞
(51)Int.Cl.
C12M 1/38(2006.01)
C12M 1/36(2006.01)
C12M 1/34(2006.01)
C12M 1/12(2006.01)
C12M 1/00(2006.01)A01G 18/10(2018.01)
A01G 9/16(2006.01)
A01G 9/2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 室培养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丛枝菌根真
菌分室培养装置, 包括上端开口的培养桶, 培养
桶内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圈, 培
养桶内于第一限位圈上端的一侧设置有隔片, 隔
片上端的一侧向上设置有挡片, 挡片将培养桶内
分成培养室、 装置室, 培养室的内壁于第一限位
圈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圈, 每一第二限位
圈的上端均可拆卸连接有 过滤网片, 培养室靠近
装置室一侧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
器、 PH值检测仪, 装置室内安装有抽水泵, 挡片的
内壁连通有电磁阀, 培养桶外壁的上方设置有控
制面板。 本实用新型进行丛枝菌根的培养时, 不
仅可以自动补水, 还能监测土壤的温度、 水分含
量及PH值, 浇水时也不易让一些移动性很强的元
素流失。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6712106 U
2022.06.10
CN 216712106 U
1.一种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包括上端开口的培养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桶(1)内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圈(11), 所述培养桶(1)内于所述第
一限位圈(11)上端的一侧向上设置有隔片(12), 所述隔片(12)上端的一侧向上设置有挡片
(13), 所述挡片(13)将所述培养桶(1)内分成培养室(14)、 装置室(15), 所述培养室(14)大
于所述装置室(15), 所述培养 室(14)的内壁于所述第一限位圈(11)的上方从下至上设置有
多个成等间距分布的第二限位圈(2), 每一第二限位圈(2)的上端均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片
(24), 所述第一限位圈(11)及所述第二限位圈(2)将所述培养室(14)从下往上分成储水室
(16)、 隔离分室(21)、 真菌生长室(22)、 植物生长室(23), 所述培养室(14)靠近所述装置室
(15)一侧的内壁于所述隔离分室(21)、 所述真菌生长室(22)及所述植物 生长室(23)相对应
的位置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6)、 湿度传感器(27)、 PH值检测仪(28);
所述隔片(12)的底部向上设置有蓄电池(3), 所述装置室(15)内于所述蓄电池(3)的上
方设置有支撑片(31), 所述装置室(15)内于所述支撑片(31)的上端安装有抽水泵(32), 所
述挡片(13)的内壁于所述隔离分室(21)、 所述真菌生长室(22)及所述植物生长室(23)相对
应的位置均连通有电磁阀(33), 所述培养室(14)内可拆卸连接有多个与每一电磁阀(33)一
一对应且均连通的渗水管(34), 每一渗水管(34)的外壁均向内开设有若干渗水孔(35), 所
述抽水泵(32)的进水口连通有伸入所述储 水室(16)底部的进水管(36), 所述抽水泵(32)的
出水口连通有与每一电磁阀(3 3)均连通的出 水管(37);
所述培养桶(1)外壁的下方于所述储水室(16)相对应的位置连通有排水阀(17)、 所述
培养桶(1)外壁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面板(4), 所述控制面板(4)包括显示屏(42)、 若干设置于
所述显示屏(42)下方的操作按钮(41), 所述控制面板(4)内设置有控制器(43), 所述蓄电池
(3)、 所述温度传 感器(26)、 所述湿度传 感器(27)、 所述PH值检测仪(28)、 所述抽水泵(32)、
所述电磁阀(3 3)及所述控制面板(4)均 与所述控制器(43)电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限位圈(1 1)的上端于所述挡片(13)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过 滤装置(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
养桶(1)由透明亚克力板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
养桶(1)开口端的一侧铰接有用于 盖住所述装置室(15)的端盖(3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
养桶(1)外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 多个万向轮(4 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一过
滤网片(24)的上端均铺设有一层尼龙网(25)。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712106 U
2复合式丛枝菌根真 菌分室培养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
室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 它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菌丝与高等植
物营养根系形成的一种联合体, 共生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必 要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
质, 而植物也从真菌那里得到所需的营养及水分等, 从而达到一种互利互助、 互通有 无的高
度统一, 它既具有一般植物根系的特征, 又具有专 性真菌的特性, 为了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
于植物根系的影响, 对其进行分 室培养。
[0003]但现有的分室培养装置不能实时监测不同培养室中土层的温度、 水分含量, 还有
土壤的PH值, 使用完成后难以清洗, 不能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 在浇水时不能自动补水, 且
浇水方式不合理会导 致一些移动性很强的元 素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在进行丛枝菌
根的培养时, 不仅可以自动补水, 还能实时监测不同培养 室中土壤的温度、 水分含量及土壤
的PH值, 方便观察记录丛枝菌根的生长状态, 浇水时也 不易让一些移动性很强的元 素流失。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 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包括上端开口的培养桶, 所述培养桶内
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圈, 所述培养桶内于所述第一限位圈上端的一侧向上
设置有隔片, 所述隔片上端的一侧向上设置有挡片, 所述挡片将所述培养桶内分成培养 室、
装置室, 所述培养室大于所述装置室, 所述培养室的内壁于所述第一限位圈的上方从下至
上设置有多个成等间距分布的第二限位圈, 每一第二限位圈的上端均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
片, 所述第一限位圈及所述第二限位圈将所述培养 室从下往上分成储 水室、 隔离 分室、 真菌
生长室、 植物生长室, 所述培养 室靠近所述装置室一侧的内壁于所述隔离 分室、 所述真菌生
长室及所述 植物生长室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PH值检测仪;
[0007]所述隔片的底部向上设置有蓄电池, 所述装置室内于所述蓄电池的上方设置有支
撑片, 所述装置 室内于所述支撑片的上端安装有抽水泵, 所述挡片的内壁于所述隔离 分室、
所述真菌生长 室及所述植物生长室相对应的位置均连通有电磁阀, 所述培养室内可拆卸连
接有多个与每一电磁阀一一对应且均连通的渗水管, 每一渗水管的外壁均向内开设有若干
渗水孔, 所述抽水泵的进水 口连通有伸入所述储水室底部的进水管, 所述抽水泵的出水 口
连通有与每一电磁阀均连通的出 水管;
[0008]所述培养桶外壁的下方于所述储水室相对应的位置连通有排水阀、 所述培养桶外
壁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面板, 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 若干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下方 的操作
按钮, 所述控制面板内设置有控制器, 所述蓄电池、 所述温度传感器、 所述湿度传感器、 所述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712106 U
3
专利 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3:13: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