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62
5304
玉溪市 地方 标准
洋桔梗鲜切花种植规范 第3代替DG5304/T13.3-DB5304/T033.3—2023
2012
部分:栽培
2023-11-0 8发布 2024-02-0 8实施
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5304/T 033.3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5304/T 033 的第3部分,共 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 第1部分:工厂化育苗
—— 第2部分:种苗质量等级判定
—— 第3部分:栽培
—— 第4部分:采收与加工贮运
—— 第5部分:商品等级判定
本文件由 云南瑞园花卉产业有限公司 提出。
本文件由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云南瑞园花卉产业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正龙、刘芳 。
DB 5304/T 033.3 —2023
1
洋桔梗鲜切花种植规范 第3部分:栽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洋桔梗的生产设施、土壤、环境调控,园艺操作等综合栽培技术要求以及肥料、
农药的使用原则和要求。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本文件适用于 洋桔梗的栽培和田间综合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DG5305/T 03.1 云南瑞园切花洋桔梗工厂化育苗技术规范。
3 种植地选择
选择全年地下水位不高于地表以下 30cm,地势平整、排灌便利,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有机质含
量高的地块。
4 肥料、农药使用 原则
4.1 肥料的使用原则
按NY/T 496 的规定执行。
4.2 农药使用原则
按 GB/T 8321的规定执行 。
5 设施要求
5.1 大棚选址
选择向阳、周围无高大建筑物、树木、山体遮挡的地块。水电路三通,交通方便,水体土壤和大
气无污染的地块。
5.2 大棚结构
水泥桩或钢架大棚。棚宽 5-8m,顶高3m或3.5m,肩高2m,裙膜高 1m,连体大棚必须设置不小
于1m宽的顶通风和侧通风。大棚周围开深沟作为排灌沟,防止受涝。
DB 5304/T 033.3 —2023
2 5.3 肥水系统
使用地下水或地表水灌溉,安装滴灌系统,采用配方施 肥。有条件可使用地下灌溉系统。
5.4 植保设备
高压电动喷 药机,背负式电动充电喷雾器;保温及遮阳设备,在冬季搭内棚用保温。 选遮光率为
40%-50%遮阳网备用,在定植初期缓苗时、调节枝条长度和延长采收期时使用。
6 土壤
6.1 土壤性质
要求土壤为中性或弱碱性,盐分较低,壤土或沙壤土,富含有机质及满足洋桔梗切花生长所需的各
种养份。洋桔梗最佳的土壤营养成份含量见表 1。
表1 切花洋桔梗土壤检测标准
N(mg/l) P(mg/l) K(mg/l) Ca(mg/l) Mg(mg/l) S(mg/l) EC值(ms/cm)
3.0 0.15 1.3 1.8 1.0 1.5 0.9
6.2 土壤准备
6.2.1 土壤消毒
6.2.1.1 太阳能消毒
利用太阳辐射, 在 4-9月间的连续晴天时段, 翻耕土壤后覆盖地膜, 同时密封温室 1周以上消毒。
6.2.1.2 高温蒸汽消毒
利用锅炉燃烧产生的高温蒸汽消毒,土壤翻耕,晒干后用薄膜密封,通入高温蒸汽,保持土壤温度
80℃,30分钟以上。或者 60℃、1小时以上。
6.2.1.3 化学消毒
福尔马林( 40%的甲醛溶液)配成 1∶50或1∶100(即1-2%)溶液后泼浇土壤,每立方米土壤施用
25公斤稀释液。选择一天中低温时段泼浇土壤,然后用薄膜覆盖 5-7天,掀开膜后再充分晾晒 10-14
天即可种植;或每立方米施用必速灭 40-50克粉剂,完全与土壤混合后浇水,并用塑料布覆盖,其白色
颗粒剂遇水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而杀死病虫卵,要求消毒期地温在 18℃以上,经 5-7天消毒完毕,再
通风一周即可种植。
6.2.2 土壤改良
除大量使用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外,要测定土壤 PH值,PH值低于6.2时宜施用石灰改良土壤。因
洋桔梗原生地的土壤 pH值为7.0~8.0, 所以栽培土的 pH值以7.0为最好, 一般掌握在 6.8~7.2之间。
pH过低,会引起生长不良,叶片枯焦,甚至不长花蕾。可通过施用生石灰来调整 pH值,按每亩 10cm
深土壤的 pH值升高1个单位,粘质土壤需要碳酸钙 120kg,砂质土壤需 80kg估算。但是 pH超过7.5
的碱性条件也会对洋桔梗生长造成危害,注意石灰不能施用过多。
6.2.3 土壤除盐
土壤EC值不宜超过 1.0(土壤与水的容积比为 1:2),土壤返盐明显,盐份含量过高时可选择 下列
3种方法之一除盐:①雨季将大棚改为露地种植一季其它作物;②用水淹田一个月;③大棚断水曝晒一
段时间后表土盐分上升,颜色发白,铲除发白的表土层。
7 定植
7.1 定植准备
7.1.1 整地作畦
7.1.1.1 深翻土地
选择土壤干湿度适宜时进行耕犁,避免土壤的过干过湿,通常先进行翻耕,同时清除碎石瓦片、杂
草、病株。翻入腐熟的有机肥料、底肥或土壤改良物,翻匀后细碎耙平。翻耕深度应达 30-40cm以上。
7.1.1.2 作畦
DB 5304/T 033.3 —2023
3 多雨、地势低的地区,作 20-25cm高畦以利排水 ;少雨、干 燥地块,宜用稍高于地面的低畦,高出
地面约10-15cm。畦面必须精细翻耕,保持平整,畦边稍高于畦面。畦面幅度,一般以 120cm为宜,
过道为50cm。
7.1.2 支撑网与滴灌
使用10×12 cm支撑网,晚生品种可使用两层支撑网。滴灌带选择每 15-20cm有一滴孔。每两列苗
间应有一条滴灌带。
7.1.3 大棚准备
初春定植前闷棚 7天,升高地温再定植。定植时若遇连续晴天和夏季高温期可在棚上加盖遮光率为
40%-50%遮阳网。
7.1.4 地膜覆盖(选用)
低温期栽培覆盖黑色塑料薄膜有利于提高地 温,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杂草丛生。但定植后经过高温
期时不宜覆盖黑色地膜,否则引起地温过度升高;可以覆盖白色地膜(反射阳光) ,或在黑色地膜上覆
盖稻草秆。
7.2 定植
7.2.1 定植适期
种苗第2对真叶完全展开、第 3对真叶未展开时为最适宜定植期。以种苗大部根系分布整个穴孔,
但仍然笔直为好,根系缠绕,黄化明显则苗已老化,不宜种植。
7.2.2 定植要求
穴盘苗要及时定植,不可耽误,如果推迟移植,会窝根,导致发育迟缓。定植时墒面应保持在湿润
状态,不可在干燥条件下种植。育苗期和定植后的环境差异不宜过大, 特别是温度,否则有引起生长迟
缓或莲座化危险,因此早春定植要注意保温,夏季定植要注意遮阴通风。
7.2.3 株行距
早生品种只种一茬花则按 15X13厘米间距定植,中生或晚生品种采收二茬花则按 15X15厘米间距定
植。定植密度按净面积每平方米 50-75株,将畦面中央一排网格空出,以使畦面中央也保持良好的通风
透光。
7.2.4 支撑网管理
支撑网可在定植前或定植后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设一层支持网,网眼大小 10 cm×12cm,以后随植
株高度每 7-15天提升一次支持网,支撑网高度控制在植株高度的 60%的位置。晚生品种植株高过 80cm
时,可设 2层支撑网。
7.2.5 定植要点
穴盘基质若干燥要事先浇水,取苗移栽时应避免伤根。定植时穴盘苗基质表面要稍高于或与苗床等
高,以防灌水操作使花苗的生长点被土壤覆盖造成生长发育受抑制,生育期延迟。定植当天不可在气温
高时浇水,以防产生病害。
7.2.6 定值时间
根据品种类型、当地气候条件和开花时间确定定植时间,晚熟品种开春即可定植,夏季供花,早熟
品种宜在 5月份以后 定植,冬季供花。
8 水肥管理
8.1 水份管理
8.1.1 生育初期
畦床表面应经常保持湿润, 以促进生长发育。 为防止灌水不均, 每个棚区上应安装带喷头的浇水管,
进行人工补水。特别是夏季高温和强日照种植时,要注意补水。土壤易干燥的情况下,可在过道间灌水
以增加湿度。
8.1.2 生育中期
DB 5304/T 033.3 —2023
4 即花芽分化期开始至现蕾期前后灌水次数应渐渐减少,以防止徒长,但每次灌水量适当增加,以促
进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
8.1.3 生育后期
即现蕾期以后,此时是上位节间最易伸长的时期,因此管理上要抑制其伸长。粘壤土即使土壤表面
因干燥而龟裂也无须灌水。而砂质土壤必须注意补水。过分控制浇水则会使花朵偏小, 上位节间、花颈
过短,株高变矮。
8.2 肥料与营养管理
8.2.1 基肥
种植之前,取土样分
DB5304-T 033.3-2023 洋桔梗鲜切花种植规范 第3部分:栽培 玉溪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1-10 21:28:3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