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15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2053—2011 蜜柑大实蝇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for Bactrocera tsuneonis (Miyak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1-12-01实施 2011-09-01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S发布 NY/T 2053—2011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华中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红利、向子钧、刘慧、周华众、冯晓东、王永模、孙劲松、秦仙姣、王福祥。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 平台 I NY/T 2053—2011 蜜柑大实蝇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tsuneonis)的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蜜柑大实蝇的寄主实施检疫过程中的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3原理 3.1发生与为害 蜜柑大实蝇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该虫最早发现于日本九州南部的野生橘林 中。现分布于日本、中国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四川、云南等省。主要为害柑橘类,包括金柑、酸橙、甜 橙、柑、红橘、温州蜜柑等。 3.2鉴定依据 依据蜜柑大实蝇形态学特征及与其近缘种的特征比较进行鉴定。 4仪器、用具及试剂 4.1仪器 体视显微镜、手持放大镜、测微尺、养虫箱、干燥箱、冰箱等。 4.2用具 诱捕器、小刀、镊子、量筒、烧杯、培养皿、小型干燥器、塑料袋、广口瓶、标签纸、防虫网罩、白瓷盘等。 4.3试剂 乙醇、冰醋酸、甘油、福尔马林、水解蛋白等。 5 制剂 5.1保存液 乙醇一甘油保存液:在75%的乙醇中加入0.5%~1%的甘油。 福尔马林、乙醇、冰醋酸保存液:5份福尔马林、15份80%乙醇、1份冰醋酸混合而成。 5.2引诱剂 按照水解蛋白2份,甜橙汁、黄酒、醋、蜂蜜各1份,水10份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 息服务平 6检测 6.1产地检测 6.1.1检测范围 各类柑橘园,重点是红橘和蜜柑园。 6.1.2成虫调查 1 NY/T 2053—2011 4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柑橘果园中每667m²随机悬挂3个蜜柑大实蝇诱捕器,诱捕器离地面 6.1.3幼虫调查 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柑橘果园中选择现果早、有代表性的柑橘园3个~5个,在每个橘园中采 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0株橘树,采集橘树上未熟先黄的果实和该树的落地果共10个~20个,查看果皮 上有无产卵痕、脱果孔。如未发现虫果或幼虫,可检查落地果周围5cm深的表土中有无幼虫和蛹。将 符合附录C描述症状的果实及收集到的虫体带回室内鉴定。 6.2调运检测 6.2.1准备工作 生区。 6.2.2现场检查 对集装箱、运输工具等用肉眼检查,特别注意检查缝隙、角落等处。发现可疑成虫或幼虫将其放入 乙醇一甘油保存液中,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采集人、寄主等基本信息,待进行种类鉴定。 6.2.3抽样检测 6.2.3.1抽样方法 按GB15569的相关规定进行。 6.2.3.2样品检测 用肉眼或手持放大镜对抽查样品果实逐个进行检查,查看果皮上有无产卵痕、脱果孔。发现有产卵 痕的果实,将其装人取样袋带回检疫实验室饲养、鉴定,并填写附录F;发现有脱果孔的果实,用小刀剖 开,目测或用放大镜查看是否有蛆状幼虫,将有幼虫的果实装入取样袋带回检疫实验室进行室内检验鉴 定,并填写附录F;将未见幼虫的果实集中进行药剂处理。 7鉴定 7.1成虫 将采集到的成虫按照附录A、附录B、附录E所描述的蜜柑大实蝇成虫形态特征及其与近似种的区 别特征,在体视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鉴别。 7.2幼虫 将采集到的幼虫按照附录A、附录B、附录E所描述的蜜柑大实蝇幼虫形态特征及其与近似种的区 别特征,在体视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鉴别。 当幼虫较小难以鉴定时,可将幼虫按附录D进行饲养,待幼虫老熟或成虫羽化后进行鉴定。 7.3结果判定 以蜜柑大实蝇形态特征为依据,符合附录A和附录B所描述形态特征的则确定为蜜柑大实蝇。并 将鉴定结果填人附录G。 行业 8标本制作与保存 成虫制作为针插标本;卵、幼虫、放入指形管中,注入福尔马林、酒精、冰醋酸保存液,上塞并用蜡 务平 封好后,填写好标签,妥善保存。 9档案保存 调查、抽样记录、鉴定结果等原始记录材料妥善保存于植物检疫机构。 2 NY/T 2053—20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蜜柑大实蝇的形态特征 A.1成虫 A.1.1体型 体大型,体长10.1mm~12.0mm(早)),9.9mm~11.0mm(含)。 A.1.2头部 头部黄褐色,单眼三角区黑色,颜面斑棱形或长椭圆形,黑色。触角黄褐色,触角芒暗褐色,其基部 近黄色,具1对上侧额和2对下侧额鬃,内、外顶繁各1对。 A.1.3胸部 A.1.3.1中胸 中胸背板红褐色,背面中央有“人”形的褐色纵纹,肩和背侧板胛以及中胸侧板条均为黄色,中胸 侧板条宽,几乎伸抵肩胛的后缘;侧后缝黄色条始于中胸背板缝并终于翅内鬃之后,呈内弧形弯曲,具中 后缝色条。小盾片黄色。 A. 1. 3. 2胸部鬃序 小盾端繁1对,无小盾前鬃,后翅上鬃2对,前翅上鬃2对(有时1对,或有时1侧1根,而另1侧2 根,不等),中侧板鬃缺,背侧鬃2对(前、后各1对),肩板2对(内对常较外对弱小)。 A.1.3.3翅 膜质透明,前缘带宽,与R4+5脉汇合,并在翅端R4+5脉的下方和Mi+2脉之间略扩展;此外,在R2+3 脉与R4+5脉之间的暗褐色前缘带上有1空白透明长形条;无臀条。 A.1.3.4足 近红褐色,腔节色较深。 A.1.4腹部 腹节背板前缘有1暗褐色到黑色横带,与上述中纵带相交呈“十”字形;第4和第5节背板两侧各有1对 暗褐色到黑色短带;雌虫第6节背板隐于第5节的下方,第7节~第9节组成产卵器。第7节为基节, 形如瓶状,暗褐色;第8节为中节,具锉区;第9节为产卵管节,端呈3叶状,具端前刚毛4对。产卵器的 基节长度约为腹部1节~5节长之和的1/2,其后端狭小部分短于第5腹节。雄虫第3腹节板具栉毛, 第5腹板后缘略凹,阳茎端暗褐色,其上透明的蘑菇状物端半部密生透明小刺。 A.2卵 长1.33mm1.6mm。白色,椭圆形,略弯曲,一端稍尖,另一端圆钝,上有2个小突起。 A.3幼虫 幼虫共3龄。1龄,体长1.25mm~3.5mm。口钩小形,长0.04mm~0.07mm。前气门尚未发 现,后气门甚小,由2片气门板组成,裂孔马蹄形。气门板周围有气门毛4丛。2龄,体长3.4mm~8.0 mm。口钩发达,黑色,长0.16mm~0.17mm,气门具气门裂3个,气门毛5丛。3龄,体长5.0mm~ NY/T 2053—2011 口钩发达,黑色,长0.21mm~0.38mm,前气门“丁”字形,外缘呈直线状,略弯曲,有指突33 15.5 mm。[ 个~35个。体节2节~4节前端有小刺带,腹面仅2节~3节有刺带。后气门具气门裂3个,气门毛 5 丛。成熟幼虫由乳白色转黄白色,粗大,形,长11mm~13mm。前气门“丁”字形,外缘成直线状,略 弯曲,有指突33个~35.个。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 4 NY/T 2053—201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蜜柑大实蝇与柑橘大实蝇、柑橘小实蝇形态特征比较 蜜柑大实蝇 柑橘大实蝇 柑橘小实蝇 Bactrocera(Tetradacus) Bactrocera(Tetradacus) Bactrocera(Bactrocera) tsuneonis(Miyake) minar(Enderlein) dorsalis(Hendel) 体长10.1 mm~12.0mm。胸背 体长12mm~13mm。胸背无小 无小盾片前,具前翅上鬃1对~2 盾片前鬃,也无前翅上鬃 对 肩繁通常仅且侧对,中对缺或极 肩鬃通常2对,中对较粗、发达、 体长7mm~8mm。胸背具小盾片前 细微 黑色 鬃,具前翅上鬃1对 产卵器基节长度约等于腹部第2 产卵器基节长度约等于腹部第4 腹部背面中央黑色纵纹仅限于第3 与第5节长度之和;产卵管端不呈 虫 与第5节长度之和;产卵管端呈3 节~第5节上 3叶状,长达3.5mm以上 叶状,长不足2.5mm 雄虫腹部第5腹板后缘向内凹陷 雄虫腹部第5腹板后缘向内凹陷 的深度达此腹板长度的1/3 的深度达此腹板长度的1/5 前气门甚宽大,扇形,外缘中部凹 幼 前气门宽阔,呈“T”形,外缘较平 前气门窄小,略呈环柱形;具指突10 陷,两侧下弯;具指突30多个 直,微曲;具指突33个~35个 个~13个 后气门裂外侧具细毛群4丛,排 后气门裂周围具细毛群5丛 虫 后气门新月形,外侧具细毛群4丛 列成放射状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 5
NY-T 2053-2011 蜜柑大实蝇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4:1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