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15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2054—2011 番荔枝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evaluating disease resistance of annona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1-09-01 发布 2011-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2054—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垦局提出。 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詹儒林、赵艳龙、柳凤、常金梅、何衍彪、李伟才。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 NY/T 2054—2011 番荔枝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番荔枝(Annona)品种对根腐病、炭疽病和焦腐病的抗病性鉴定技术方法和评价标 准。 本标准适用于番荔枝(Annona)品种对根腐病、炭疽病和焦腐病抗病性的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248.1一2006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NY/T1248.1一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体致病作用的可遗传的性状。 3. 2 抗病性鉴定screen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别植物对其特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 3.3 接种体inoculum 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一部分。 3. 4 培养基medium 自然或人工配制的、可以使病原体在其上生长的基质。 3.5 番荔枝根腐病annona root rot disease 由纤细小帚梗柱孢菌(Cylindrocladiella tenuisC.F.Zhang.et P.Kchi)引起的以根部腐烂为主,继 而引起地上部叶片变黄、凋萎甚至死亡的番荔枝病害。 3. 6 番荔枝炭疽病 annona anthracnose 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引起的以叶片、枝条产生病斑甚至使果实腐 烂的番荔枝病害。 3.7 番荔枝焦腐病annona stemr-end rots 由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dia theobromae Pat)引起的果实病害,初期产生病斑,最终全果变黑腐 烂。有时也侵染叶片和枝条,产生黑色病斑。 1 NY/T 2054—2011 4鉴定方法 4.1番荔枝根腐病 4.1.1田间鉴定 4.1.1.1抗性鉴定圃设置 鉴定圃应设置在历年根腐病的重病区,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所在地块处在高温环境、地势较 低洼易积水)条件。 4.1.1.2育苗 参鉴种质为实生苗。用种子在沙床培育,选高50cm、健壮、无病虫害的苗备用。 4.1.1.3移栽种植 设置已知感病品种(细鳞番荔枝,下同)为感病对照材料,按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将鉴定材料 和对照材料种植于鉴定圃内。每种质每小区种50株苗。单行种植,株行距为100cmX100cm。 4.1.1.4鉴定圃管理 内害虫发生种类和程度而定。 4.1.1.5病情调查 植后3年~5年,选高温多雨季节调查番荔枝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调查时,选叶色变黄、叶片调萎 的植株,取其根部。当主根和侧根皮层变褐腐烂,容易脱落,内部组织呈褐色坏死即视为发病,记载发病 株数与调查总株数。先调查感病品种的发病情况,当其发病株率达到30%以上时,随即调查参鉴材料 的发病株率。若感病品种发病株率小于30%,鉴定无效。 4.1.1.6发病株率计算 按式(1)计算发病株率。 α×100 b 式中: P 一根腐病发病株率,单位为百分率(%); -发病株数; a- b—调查总株数。 4.1.1.7病情分级和抗性评价 根据发病率的大小对病害进行分级和抗性评价,分级标准和抗性标准见表1。 表1番荔枝根腐病病情分级和抗性评价标准 发病株率(P) 病情级别 抗性 免疫 0 0 0<P<4 1 高抗 2 中抗 4<P<8 中感 8<P<20 P>20 高感 4.1.2室内鉴定 4.1.2.1病原物分离 以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植株的根部感病部位分离病原物。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后,分离物经形态 学(参见附录A)鉴定确认为纤细小帚梗柱孢菌(Cylindrocladiella tenuis C.F.Zhang.et P.Kchi),进行 分离物纯化,在4℃下保存备用。 2 NY/T 2054--2011 4.1.2.2接种体的制备 成浓度为1×106个孢子/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并随配随用。 4.1.2.3鉴定材料的准备 用盆栽法培育番荔枝实生苗高50cm时,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用于人工接种。 4.1.2.4接种 采用浸泡接种法。每份种质20株,并设已知感病品种作为对照材料,重复4次。接种前,将苗从盆 中连根拔出,把根浸泡在分生孢子悬浮液中约1min,然后种回原盆。在温度为25℃、湿度为80%以上 的条件下培育。 4.1.2.5病情调查 接种20d后,对番荔枝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时,选叶色变黄、叶片调萎的植株,取其 根部。当主根和侧根皮层变褐腐烂,容易脱落,内部组织呈褐色坏死即视为发病,记载发病株数与调查 总株数。先调查感病品种的发病情况,当其发病株率达到20%以上时,可再调查其他参鉴材料的发病 株率。若感病品种发病株率小于20%,鉴定无效。 4.1.2.6发病株率计算 按4.1.1.6的规定执行。 4.1.2.7病情分级和抗病性评价 按4.1.1.7的规定执行。 4.2番荔枝炭疽病 4.2.1田间鉴定 4.2.1.1抗性鉴定圃设置 鉴定圃应设置在历年炭疽病的重病区,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果园荫蔽、湿度较大)条件。 4.2.1.2育苗 参鉴种质为实生苗。选叶片总数达100片以上、健壮、无病虫害的苗备用。 4.2.1.3移栽种植 按4.1.1.3的规定执行。 4.2.1.4鉴定圃管理 按4.1.1.4的规定执行。 4.2.1.5病情调查与分级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番荔枝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以调查叶片发病情况为主,每株按不同部位 随机观察4个叶蓬,每叶蓬随机选5张叶片,记载其发病情况,并进行分级并计算病情指数。首先调查 感病对照材料,若其病情指数达50以上时,判定该批次鉴定有效,可再调查其他参鉴品种,若感病品种 的病情指数达不到50时,鉴定无效。分级标准见表2。 表2番荔枝炭疽病病情分级标准 病害级别 病情描述 无病斑 0 1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及以下 3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5% 5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6%~25% 7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4.2.1.6病情指数计算 3 NY/T 2054—2011 依据病情调查情况,按式(2)计算病情指数。 (N; Xi) DI = X 100 (2) 9M 式中: DI———病情指数; N;一一第i病害级的叶片数; i——病害级别值; M ——调查总叶片数。 4.2.1.7抗性评价 根据鉴定材料的病情级别对各种质的抗病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见表3。 表3番荔枝炭疽病抗性评价标准 抗性 病情指数(DI) 免疫 0 高抗 0<D<10 10<D<25 中抗 中感 25<D<50 高感 DI>50 4.2.2室内鉴定 4.2.2.1病原物分离 以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植株的叶片感病部位分离病原物。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后,分离物经形态 学(参见附录B)鉴定确认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后,进行分离物纯化,在 4℃下保存备用。 4.2.2.2接种体制备 按4.1.2.2的规定执行。 4.2.2.3鉴定材料的准备 用盆栽法培育番荔枝实生苗,选总叶片数达100片以上、健壮、无病虫害的苗备用。 4.2.2.4接种 采用创伤接种法。每份种质4株,每株从四个方向取20片嫩叶,设已知感病品种为对照材料,重复 4次。将配制好的分生孢子液均匀喷雾在事先用针刺伤的叶片上。接种后,在温度为25℃、湿度为 80%以上的条件下培育。 4.2.2.5病情调查与分级 接种7d后,对番荔枝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首先调查感病对照材料,若其病情指数达50以 上时,判定该批次鉴定有效,可再调查其他参鉴品种,若感病品种的病情指数达不到50时,鉴定无效。 分级标准见表2。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4.2.2.6病情指数计算 按4.2.1.6的规定执行。 4.2.2.7抗性评价 按4.2.1.7的规定执行。 4.3番荔枝焦腐病 4.3.1田间鉴定 4.3.1.1病情调查与分级 4 NY/T 2054--2011 在田间随机选取感病品种和参鉴品种各5株,重复4次,调查各株所有果实,记载其发病情况,并进 行分级,分级标准见表4。 表4番荔枝焦腐病病情分级标准 病害级别 病情描述 0 无病斑 1 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5%及以下 3 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6%15% 5 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16%~25% 7 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26%~50% 9 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50%以上 4.3.1.2病
NY-T 2054-2011 番荔枝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4: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