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 B 15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402—2016 代替NY/T402—2000 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virus detection of virus-free sweet potato seed roots or plant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6-11-01发布 2017-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40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402—2000《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与NY/T402—2000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检测甘薯病毒种类(见1、4);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对脱毒组培苗的定义进行了修改(见3.1.2000年版的2.1);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病毒病株允许率,增加了带毒率(见3.6)和病毒病显症率(见3.7); 增加了病毒PCR检测方法(见6.3和附录C)和RT-PCR检测方法(见6.4和附录D); 根据生产实际重新确定了原种和生产用种的质量标准(见7.3和7.4)。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逸萍、张振臣、孙厚俊、乔奇、张成玲、秦艳红、赵永强、张德胜、徐振、王爽、 杨冬静。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402—2000。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NY/T402—2016 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的术语定义、检测对象、抽样、检测方法和脱毒种薯 (苗)的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脱毒甘薯种尊(苗)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potatofeatherymottlevirus, SPFMV)、甘薯潜隐病毒(Stweetpotato latentvirus SPLV)、甘薯G病毒(SrweetpotatovirusG, SPVG)、甘薯褪绿斑病毒 SPF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pota- to chlorotic stunt vir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 定 文件 RES! 古 2. 1 脱毒组培苗 由茎尖分生 亲获得的未受叶薯羽状斑驳病毒(SPEMV,甘薯落 组织培 隐涛 毒(SPLV)、甘薯G病 毒(SPVG) 曹绿斑病毒(SPCF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和甘 甘 侵染的组培苗 UR 2. 2 脱毒种薯 苗厂 virus-free seed rootorplal 音苗绎 由脱毒组 紧殖生产出来的种 级别。 2. 3 原原种 elite pr 用脱毒组培 在 内生厂 2. 4 原种elite 用原原种在隔离条件下 质量标准的种薯(苗)。 2.5 生产用种 certified seed 用原种在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苗) 服务平台 2.6 带毒率 virus-carrying rate 各级别甘薯种薯(苗)受病毒侵染薯块(植株)的比率。 2. 7 病毒病显症率 virus-symptomrate 各级别甘薯种薯(苗)出现病毒病症状薯块(植株)的比率。 3检测对象 3.1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 3.2甘薯潜隐病毒(SPLV)。 NY/T402—2016 3.3甘薯G病毒(SPVG)。 3.4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 3.5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 3.6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 4抽样 4.1组培苗抽样 4.1.1脱毒组培苗 每个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系应检测。 4.2田间抽样 4.2.1原原种田和原种田抽样 定植后30d、60d、收获前2周,采用五点取样法。面积≤0.1hm²,抽取数量为200株;0.1hm<面 积<1hm²,抽取数量为500株;超出1hm面积,按0.1hm<面积<1hm划区,每区抽取数量为500 株。每株取上、中、下部叶片1g~5g。 4.2.2生产用种田抽样 4.2.2.1种苗定植后30d、收获前两周取样检测。抽样标准见表1。 表1抽样数量标准表 种类 种薯苗)总量,株 抽样百分率,% 抽样最低数量,株 <10000 6~10 100 薯苗 >10 000 3~5 4.2.2.2没有经过田间检测的种薯(苗)应进行块根或种苗检测。抽样数量标准见表2。将第一次抽 取的样品混合后,进行二次抽样,随机抽取10%的混合样品检测。 表2抽样数量标准表 种类 种薯(苗)总量 抽样百分率,% 抽样最低数量 K10000株 6~10 100株 薯苗 10000株 3~5 <10000kg 6~10 100kg 种薯 >10000kg 3~5 注:不足抽样最低数量的全部作为混合样品。 5 检测方法 5.1硝酸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NCM-ELISA)检测法 用于检测SPFMV、SPLV、SPVG、SPCFV和SPCSV共5种病毒,检测方法见附录A。 5.2指示植物检测法 用于辅助检测SPFMV、SPLV、SPVG、SPCFV、SPCSV和Sweepoviruses共6种(类)病毒检测方 法见附录B。 5.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法 用于检测Sweepoviruses。检测方法见附录C。 5.4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法 用于检测SPCSV。检测方法见附录D。 2 NY/T402—2016 6脱毒种薯(苗)的检测程序及质量标准 6.1脱毒组培苗 用NCM-ELISA,PCR,RT-PCR和指示植物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应为阴性,即带毒率为0。 6.2原原种 检测。带毒率为0。 6.3原种 测。SPFMV、SPLV、SPVG和SPCFV的带毒率<2.0%,SPCSV和Sweepoviruses的带毒率为0,病毒 病显症率<1.0%。 6.4生产用种 用NCM-ELISA或指示植物进行检测,其中1%以上(含)的样品分别利用PCR和RT-PCR方法检 测。SPFMV、SPLV、SPVG和SPCFV的带毒率<10.0%,SPCSV和Sweepoviruses的带毒率为0,病 毒病显症率<5.0%。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NY/T402—201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硝酸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NCM-ELISA)检测法 A.1溶液配制 所用化学试剂为分析纯级规格,用水为无南 PUBL A. 1. 1 1 mol/L Tris-HCI 在300mL无菌蒸馏水中.溶解6 人约32 5mL浓盐酸(HCI), 调节pH为7.5,定容 500 用 在800mL无 南蒸馆 ¥292 C保存 盐浴液 TBS) A. 1. 3Tris-HCL 缓冲 分别取上述 HCICPH 20ml aC1100mL 月无菌蒸馏水定容 至1 L。 0.5mL吐温 200W A.1.5抽提缓冲液 0.2g亚硫 (Na 溶于TBS中·将溶液定 酸 至100m A.1.6封闭缓 冲浴 gm TBS25ml 取脱脂奶粉 先将脱脂 容 于少量TBS 中,再用TBS定 26 100混合 现配现用 A.1.7抗体缓冲 取脱脂奶粉1 将脱脂奶粉溶解于少量TBS中,再用 容至50mL。 A.1.8底物缓冲液 A 取 Tris 6. 1 g、NaCI g、氯化镇 5g.溶于400mL蒸馏水中,用浓盐酸调pH至 9.5.定容至500mL。 A.1.9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储备液 取0.04gNBT溶于1.2mL N-二甲基甲酰胺(DME)中心 20℃避光保存备用。 A.1.10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BOIP)储备液 M 取0.02gBCIP溶于1.2mLDMF中,一20℃避光保存备用。 A.1.11NBT/BCIP底物溶液 先后取100μLNBT储备液和100μLBCIP储备液,加人25mL底物缓冲液中,振摇混匀,现配 现用。 A.2样品制备 将待测叶片用清水清洗干净,从每一样品上中下部的叶片上各取一直径约1cm圆片。放入研钵 中,加入3mL抽提缓冲液充分研磨,将研磨液加人到5mL离心管中,6000r/min,离心2min,取上清 液点膜。 4 NY/T402—2016 A.3操作步骤 A.3.1点膜 将划好方格(1cmX1cm)的硝化纤维素膜用TBS缓冲液处理后放在洁净的滤纸上,每个样品各吸 取15μL上清液滴在膜上方格的正中,室温干燥15min~30min。同时设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根据 需要设置重复。 A.3.2封闭 将干燥后的膜浸人封闭缓冲液中, .50r/min. 温下折 A.3.3与一抗反应 将膜置于用抗体缓冲液稀释至工 毒特异性抗体溶液中 室温下摇床振荡10h~12h,50 B r/min。 A.3.4洗膜 用洗涤缓 液洗膜 床振荡 80 nin A.3.5与二 抗反应 用滤纸 装面的容 膜 稀释至 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体溶 液中,室温 下摇 50r/mlm A.3.6 洗膜 洗涤 ,方法同 4次 A.3.7 显色 反应 A. 3.8 终止 弃去底物溶液 荡10min.50r/mi A.3.9 结果判断 晾干后观 在膜上形成紫色沉 淀,阴性 应·阳性杆品 品则无 服务平台 5
NY-T 402-2016 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