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 020 CCS B15 853 云南省地 方時 DB53/T 1148—2023 薇甘菊替代物种及其组合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3-02-23 发布 2023-05-23 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DB53/T 114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DB53/T1148《薇甘菊替代物种及其组合技术规程》、DB53/T1149《果园薇甘菊生态调控与修复技 术规程》、DB53/T634《薇甘菊调查技术规程》、DB53/T635《薇甘菊监测及评估技术规程》与DB53/T 636《薇甘菊农地防治技术规程》共同构成支撑云南省防治薇甘菊的地方标准体系。 请注意本文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O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 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昆明)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付斗、申时才、温丽娜、杨韶松、徐高峰、郑凤萍、徐云、金桂梅、刘树芳、 李迪宇、杨艳鲜。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DB53/T 1148—2023 薇甘菊替代物种及其组合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替代物种及其组合控制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的原则和策略、替代物 种选择、替代种植、田间管理及替代物种组合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薇甘菊所入侵的生境(农田、果园、荒地、林地和草场)开展替代控制所需物种及其 组合的筛选、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1865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薇甘菊 NY/T 2151 2 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53/T 635 薇甘菊监测及评估技术规程 DB53/T 636薇甘菊农地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Mikania)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成为热 带、亚热带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作用和化感作用重大外来入侵植物,可造成本地植物及其多样性严重丧 失和生态系统破坏。 3. 2 替代物种 replacement species 指能够用于入侵地域或生境中取代入侵植物,使其不利于生存或生长繁殖,且具有一定有生态或经 济价值的竞争性植物。 3. 3 种间竞争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利用同一种资源而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通常采用竞争平衡指数来测定和衡量 物种间资源竞争利用效能和竞争影响。 3. 4 替代组合replacementcombination 指依据植物种间互作关系,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替代物种,共同形成增效竞争某种入侵植物的合理 组成、结构和功能。 1 DB53/T 1148—2023 4原则和策略 4.1原则 替代物种单种或组合,对入侵生境有较强的适应或抗逆能力,通过直接竞争影响薇甘菊种群的生存 与繁殖。 4.2策略 利用具有不同生态位的替代物种及其植物功能性状组合搭配,构建人工复合生态系统,降低薇甘菊 的可侵入性。 5替代物种选择 管部 5.1 功能性状选择 选择具有替代控制薇甘菊如 功能性 苗期生长速度快、匍甸性强 且深根性 1年生植物; a) b) 矮杆、宜密植的浅根性 c) 生长速度快、高秆、 深根性植物 (P 高秆、大冠层、耐荫性引 强的多年生 木本植物 e) 多年 主植物。 5.2 :不同生境替代物种选择 5.2.1 根据不同入侵生境选择春 替代控制薇 菊的物种及其植物 勿功 参见附录A。 5.2.2 农田替代物种宜选择苗期生长速度 葡甸性强和深根性一年生植物,如鱼腥草、红薯和生姜 等。 H 5.2.3 果园替代物种选择矮杆 密植的浅根性 如矮脚豆 和猪屎豆等。 5.2.4草场替代物种宜选择生长速度1 、高秆 深根性 植物,如猪屎 画眉草和象草等。 5.2.5林地替代物种宜选择高秆 耐荫性强的多 生木本植物, 如木豆、喜树、幌伞枫等。 5.2.6 非耕地替代物种宜选择覆盖性强 庶荫性强 生植物,如木豆、喜树和画眉草 等。 5.3种间竞争性状选择 替代物种相对于入侵杂草薇甘菊的竞争平衡指数(CBa)应大于或等于O。竞争平衡指数(CBa)的 计算方法见公式(1): CBa = lnRYa/RYb' (1) 式中: CBa一竞争平衡指数; RYa一替代物种在与薇甘菊混种时的相对生物量; RYb一薇甘菊在与替代物种混种时的相对生物量。 6替代物种组合 2 DB53/T 1148—2023 6.1植物功能性状组合 利用不同替代物种的植物性状,采用深根性植物与浅根性植物搭配、直立性和匍匐性植物搭配、 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搭配等组合。 6.2互作效应及组合筛选应用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组合实施替代控制薇甘菊,参照附录B进行互作效应分析后采取增效或加成作 用组合应用。 7替代种植 7.1生境要求 替代种植前薇甘菊在生境中的盖度 监测薇甘菊在田间的实际发生情况, 薇甘菊盖度大于30%时应先清除 其植株达到生境要求。清除的 1薇甘菊残株不得随意丢弃或堆放,应集中 晒干或堆捂腐熟处理。 7. 2 种植时期 4月下旬至6月中旬。 7. 3 种植模式 农田宜轮作或套种, 果园 园宜间作或套 套种, 荒地昼单种 林地 宜间种,草场宜混种。 7.4种植方式 7. 4. 1 按照 DB53/T 635 评估分析和判断薇甘菊的分布特 7. 4. 2 随机分布的农田与均匀分布的荒地, 宜全覆盖性 散播 7.4.3集中分布与聚集分布的果园、 林地 草地, 薇甘菊发生地带)。 标 7.5 田间管理 7. 5. 1 水肥管理 替代植物出苗或成活初期保持土壤湿润, 中后期按替代物种的生长需求进行常规管理。 7.5.2 刘割处理 7.5.2.1薇甘菊替代控制期,参照NY/T2151在其营养繁殖期进行刘割,并按照DB53/T 636的要求进 行集中晒干或堆梧腐熟。 7.5.2.2薇甘菊种子成熟期12月下旬至次年2月期间禁止刘割。 K
DB53-T 1148-2023 薇甘菊替代物种及其组合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5-01 06:49:2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