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CCS B 15 云 53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087—2022 白菜白锈病防控技术规程 2022 - 05 - 20 发布 2022 - 08 - 20 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T 1087—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DB53/T 1087《白菜白锈病防控技术规程》、DB53/T 674《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 DB53/T 645《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与DB53/T 425.2《蔬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不结球白 菜》共同构成支撑云南白菜生产的地方标准体系。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的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祥云泰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明英、施竹凤、裴卫华、杨佩文、张庆、朱红业、李进斌、朱红青、张红艳、 郑红亮、朱学鹏、张青青、姚巧敏、张春丽。 I DB53/T 1087—2022 白菜白锈病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菜白锈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生特点、防控原则、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白菜白锈病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菜白锈病 Chinese cabbage white rust 由假菌界卵菌门卵菌纲白锈目白锈菌属的白锈菌(Albugo candida(Pers.)O.Kuntze)和大孢白 锈菌(A.macrospore(Togashi)S.Ito)侵染白菜叶片、花器等引发的病害。 4 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及防控原则 4.1 发病症状、发生特点 白菜白锈病发病症状及发生特点,参见附录A。 4.2 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 5 农业措施 5.1 清洁病残体 前茬作物收获后或生长期间,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销毁处理。 5.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适合本地栽培的白菜品种。 冬季宜选择鲁春白(83-1)、东阳50、胜春、黄白等品种,夏秋季选择高抗王AC-2、高抗王、德高 CR117、夏娃、高山娃娃菜等品种。 5.3 轮作 不宜连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1 DB53/T 1087—2022 5.4 培育壮苗 出苗后立即间苗,去除弱苗、病苗等,培育健康苗。 5.5 合理密植 根据白菜品种和季节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如:德高CR117、东阳50、胜春、高抗王,高抗王AC-2等 2 大颗型白菜品种,每666.67 m 种植5 000株~6 000株;夏娃、高山娃娃菜、黄白等小颗型白菜品种,每 2 666.67 m 种植9 000株~11 000株。 5.6 田间管理 5.6.1 水分 少量多次补水,保持土壤半干半湿。露地栽培春秋覆膜保水种植,夏季揭膜排水控湿。 5.6.2 施肥 宜测土配方施肥,施足有机肥,白菜莲座期采用平衡肥和水溶肥喷施或浇根;结球初期控制氮肥, 增施磷钾肥。 6 化学防治 6.1 种子处理 包衣种直接播种,散种裸种在播种前宜用种子重量0.3%的精甲霜灵进行拌种。 6.2 防控时期和次数 白菜苗期或大田生长期白菜出现白锈病症状初期。 发病初期预防1次,根据病情控制1次~2次,每次间隔7 d~10 d。 6.3 药剂选择 不应使用国家禁止和限制农药,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录详见附录B。 推荐使用国家登记的嘧菌酯类、甲霜灵类药剂,例如吡唑醚菌酯、氟啶胺·甲霜灵、氟环·咯·精 甲等。 6.4 施药方法 按使用说明书用法施药,药剂喷施在白菜叶片正反面。不同类型药剂轮换使用。 6.5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至白菜收获时安全间隔期以药剂使用说明书推荐为准。 2 DB53/T 1087—2022 附 录 A (资料性) 白菜白锈病发病症状及发生特点 A.1 发病症状 白锈病主要发生在白菜叶片、花梗及花器。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淡绿色的小斑点,边缘不清晰, 后发展成黄色病斑,最后呈褐色坏死症状。在病斑背面产生略隆起的白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疱斑,疱 斑表面光滑,有时一片叶子上的疱斑可多达几十个,疱斑后期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末状物。严重时病 叶上病斑密布,遍及整个叶片,最后导致病叶发黄坏死。花梗和花器受害后,呈弯曲肥大畸形,严重病 株全株死亡。 A.2 病原 白菜白锈病由假菌界卵菌门卵菌纲白锈目白锈菌属的白锈菌(Albugo candida(Pers.)O.Kuntze) 和大孢白锈菌(A.macrospore(Togashi)S.Ito)侵染白菜叶片、花器等引发的病害。白锈菌菌丝无分 隔,孢子囊梗短棍棒状,其顶端着生链状孢子囊,孢子囊球形,无色,萌发时产生5个~18个具双鞭毛 的游动孢子;卵孢子外壁瘤状突起,近球形,褐色。 A.3 发生特点 病菌可在留种株、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病害初侵染源,在条件适宜时病菌萌发,借风雨或灌溉 水传播,一般从白菜老叶、外叶的气孔、伤口等部位侵入,发病后不断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在田间 扩散蔓延引起再侵染。白锈菌在0℃~25℃条件下均可萌发侵染,最适侵染温度为18℃,潜育期7 d~10 d。 除侵染白菜外,还可侵染青菜、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病害在低温多雨、昼夜温差大、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氮肥施用过多等条件下易发病。 图 A.1 白菜白锈病发病症状 附 录 B (规范性) 3 DB53/T 1087—2022 禁限用农药名录 B.1 禁止(停止)使用的农药(46 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 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 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 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杀螨醇、林丹、硫丹、溴甲烷、氟虫 胺、杀扑磷、百草枯、2,4-滴丁酯。 B.2 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农药(20 种) 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农药见表B.1。 表 B.1 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农药 通用名 禁止使用范围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水胺硫磷、氧 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上使用,禁止用于防治卫生害 乐果、灭多威、涕灭威、灭线磷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 内吸磷、硫环磷、氯唑磷 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 禁止在甘蔗作物上使用 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 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和中草药材上使用 毒死蜱、三唑磷 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丁酰肼(比久) 禁止在花生上使用 氰戊菊酯 禁止在茶叶上使用 氟虫腈 氟苯虫酰胺 4 虫,禁止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除外) 禁止在水稻上使用
DB53-T 1087-2022 白菜白锈病防控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4:38:10上传分享